四月份央視焦點訪談節目聚焦農村電商發展,提出了目前農村電商不“農”的問題。作為為農服務主力軍的供銷社,在電子商務領域如何走出一條既有供銷社特色,又能發展壯大的農村電商,是一個需要從多角度來深度探討的課題。本文將從五個角度來闡釋供銷社縣域電商的五點突破。
第一點突破:網點構建互聯網化
互聯網最精彩的地方是實現互聯后,整體會得到增量業務。在這里,網點包括日用品百貨超市、中心社和基層服務網點,由縣電商運營中心來幫助開拓電商業務。縣運營中心借助零批系統,完成對網點、社會食品加工廠(坊)的整合與鏈接,實現對基層供銷社的生鮮、副食的供應;例如商洽縣城某熟肉加工坊,小批量向網絡內的各網點供貨并放置于網點的冰箱,這樣村民不出村就能吃到副食、喝點小酒(增量業務的產生)。縣運營中心還可開展集采,統一采購,商洽本地品牌代理商,降低單店的采購成本;開發自有品牌商品,果蔬預加工配送;網點所歸集新鮮農產品的預售。
第二點突破,電商運營社群化
網點運營要社群化,網點借助微信實現與更多顧客的連接,變顧客為粉絲。具體做法如下:要求店里的員工添加村民的微信(員工添加好友數量應該成為一項考核標準),讓員工通過朋友圈、好友互動來完成客情關系維護;店面建立村民群,可在群里定期推送新品或者低價的清貨商品,培育忠實用戶;同時可以尋找村民群中的合伙人,通過創業的吸引來產生裂變,開辟新的代銷領域。縣運營中心也需在縣城建立居民消費社群,為縣城居民提供從各網點歸集來的鮮活農產品。縣運營中心可開設微信公眾號,撰寫實用信息、心靈小文、拍攝小視頻、精美產品圖片來吸引居民粉絲關注,并為各網點提供內容來來吸引粉絲的追隨。
有了社群,就等于有了流量;剩下的事情,就是引流至電商平臺結算、發貨了。
第三點突破:農資銷售綜合化
在為農服務體系建設上,縣供銷社要給予電商公司龍頭企業的定位。有了這樣的定位,電商公司將會在農業生產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具體做法如下,以土地托管為組織載體,實現對農戶的匯集;以農資農服信息系統為信息載體,參加土地托管的農戶可在此系統上下單,訂購優惠農資、種子、預訂農事(農機、農技)服務生成訂單;以基層服務網點為線下服務載體,協助完成農資農服信息系統所生成的訂單。
第四點突破:物流配送自營化
就像毛主席所堅持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武裝隊伍,槍桿子里才能出政權。實現網點經營互聯網化,向入網的門店配送生鮮、自營商品;城區居民吃到直采的鮮活農產品,都需要物流配送來支持。因此要建立自營能覆蓋本縣域的物流配送團隊,有了自己的物流配送團隊,經營上踏實,可聚精會神開辟更多的業務。不要擔心物流團隊任務不飽滿,養活不了自己;有了物流配送團隊,不但可以承接自營業務還可以承接社會企業的第三方業務、更多的本地化020業務。
第五點突破:農村金融配套化
征信是農村金融開展的難題。在上述“四化”中,會有不少節點存在著資金的借貸需求。比如,基層網點的備貨、土地托管農戶購買農資、農機手購買農機、創業人群的進貨等。一般而言,真實存在的經營項目,資金需求違約的風險不大,因此縣級供銷社可以在相對比較容易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開展農村金融來配套上述“四化”的順暢運作。
回顧以上的五點,不難發現商品的電商化買賣,在“五化”的格局中,只是供銷社電商的一小部分職能。完成“五化”,供銷社縣域電商將呈現涵蓋農業生產電商、農村生活電商、農村金融電商、縣域社群電商、同城物流配送的大生態體系。筆者相信通過不斷深化這五點突破,必將誕生有生命力的供銷縣域電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三農縱橫 2017-06-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