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的當下,一些貪腐分子卻將扶貧資金當成“唐僧肉”,用雁過拔毛的方式蠶食貧困百姓的救命錢、發展錢,讓脫貧實效大打折扣。廣西檢察機關立足脫貧攻堅大局,嚴查涉農微腐敗,嚴保扶貧救命錢。(新華網5月22日)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我們就開始了扶貧的腳步,從最開始的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到現在的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為主的扶貧階段,根據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情況,扶貧政策也在進行不斷的調整。扶貧對象總共分為兩類,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
扶貧方式一共四種,其中最直接、見效最快的就是第四種: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扶貧款的分配和發放一直是扶貧中的大問題,許多有些村干部為了自己的利益,把黑手伸向扶貧款,所以雖然扶貧款數目多,但是真正發揮作用的可能少之又少。廣西德保縣檢察院檢察長凌俐曾經提到:“村民每戶的危房改造資金一般在1.8萬到2萬元,有些村干部竟然敢截留1萬?!钡歉屓苏痼@的是,德保縣扶貧辦聘用會計李某,未經單位領導審批同意,以預付項目款的名義將資金分14筆,通過開具現金支票或轉賬的方式,挪用扶貧款近120萬。
就是因為這樣層層貪污,所以到貧困戶手中的扶貧款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不能幫他們解決生活所需,貧困的人依然貧困,可是貪污的人卻逐漸富有。這有違扶貧政策的目的,對于地區扶貧來說,會造成一個長期的惡性循環。
試想,區區一個會計,竟然能不知不覺地挪用扶貧款如此之多,可見制度的缺乏,不過這也正提醒著我們,對待扶貧款不能放松,要嚴打一切伸向扶貧款的黑手,讓扶貧款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也讓貧困戶真正享受到扶貧政策,以此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實現共同富裕。
在防治扶貧款的貪污問題上,我國不少地區已經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出臺了相關政策,保證扶貧款落到實處。
作者地址:北川縣香泉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