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依然望見故鄉月亮……汗水凝結成時光膠囊。”這是延川縣大禹街道辦楊家塬村黨支部副書記馮海崗最喜歡的一首歌曲,回首這幾年的大學生村官生活,他用“酸甜苦辣咸”五個字來形容。
苦
2012年是馮海崗上任村官的第一年。那一年,他完成了到村后的第一件工作——楊家塬村800畝果園新建規劃。馮海崗坦言:“剛接到工作時,整個人都是懵的,腦袋中完全想象不出800畝是什么概念,對于規劃也十分茫然。”第二天,參與規劃的工作人員就帶著他上了山,之后的半個月,他們拿著鋤頭、鐵鍬、測量線、白灰,跑遍了整個楊家塬山,用雙腳丈量了每一寸土地,用白灰和測量線精確了每一棵果樹的栽植點,與村民一起完成了這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馮海崗,一個人獨立栽種了800多棵果樹。心里的落差和身體的疲憊曾使他不止一次地想打退堂鼓。“慶幸自己當初堅持了下來。現在每每想起當年在大雪天埋頭苦干的那些事,工作仿佛更有動力了……”馮海崗咧嘴笑著說,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
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村民的感情是淳樸的,也是熱情的。在村上,常常有村民拉著馮海崗一起吃飯拉話。一大盤炒土豆絲,就著剛腌好的咸菜,有時實在盛情難卻,還要喝一小杯村民們遞過來的白酒,那種感覺辣辣的,卻也暖暖的。
村民們像是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關心地詢問馮海崗的工作和生活。也正是這種濃濃的情義,讓馮海崗面對工作的時候,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對村民多了一份理解和寬容,處理問題總是從村民的角度切入問題,很多看似復雜的事情,也都迎刃而解了。
“娃娃心可好了。我們歲數大了,去城里不方便,這娃就常幫我們捎東西,每次來看我們就像回家一樣。”村里老人提到馮海崗總是贊不絕口。
酸
慢慢地,工作成了他生活的重心,生活中卻遠離了家庭主心骨的角色,作為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馮海崗滿滿的心酸與愧疚,老母親手術臥床,妻子懷孕……自己分身乏術,無力照顧。但是,既然選擇了“大學生村官”這個工作,就要對村民負責,對工作負責,崗位雖小,職責重大,不能因為“小家”而影響了“大家”。
咸
在馮海崗的理解中,鹽是食之味美的重要佐料,咸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工作中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事情,只有把握好尺度,才能順利地將工作完成。尤其是在土地征遷工作中,馮海崗徹夜不眠研究政策文件,吃透每一條每一款每一項,為村民爭取利益最大化。同時,擔任好“政策宣傳員”和“村民代言人”的角色,一方面,傾聽村民的想法和需求,為他們詳細解讀相關政策,解決他們的一切疑慮;另一方面,及時把村民的真實想法反饋和匯報給上級部門,協調解決雙方出現的矛盾分歧,促使征遷工作順利完成。
“人心都是肉長的!時間長了,心里親了嘛!就像自己娃娃一樣,有什么重要事就想和他商量商量。”村民們這么看待馮海崗。
甜
喜歡吃甜食,身材微胖的馮海崗是個樂觀主義者,感恩生活中來之不易的感情與一切驚喜。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大學生村官”,2014年5月被延川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等,這些工作中收獲的成績,以及大家對他的認可都讓馮海崗更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沖勁。
馮海崗直言:“踏上村官這條路,我從未后悔過,在此期間經歷的苦、辣、酸、咸、甜,都是我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財富。只有把根扎在深深的土壤里,樹木才會汲取營養,生機勃勃。”
(記者 朱佳雨 通訊員 馮林郁 高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延安日報 2017年3月1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