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3月10日 中國青年網)
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品“刺繡”,最講求地就是“針”功夫,只有精準地“穿針引線”,細致耐心地“把握全局”才會成就一幅精品。由此,筆者想到:其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也需要“能工巧匠”的細致入微才能圓滿地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精準“繡花”,幫扶到位,變“輸血”為“造血”,不多一絲,不少一線,才可以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效。
鞏固脫貧成效需要精準“繡花”,須在“準”字上下功夫。脫貧攻堅工作中,黨委政府給予了大量的政策優惠,資金投入,于民是大有裨益的,但必須找準切入點。如對產業發展的支持,就必須因地制宜,結合本地的區位優勢,靈活科學地借鑒外出學習的先進典型,切忌出去考察先進典型時很激動,回來實施項目卻很被動,盲目過度地發展產業。眾所周知,中國四大名繡,各有特色,不能用照搬“湘繡”技法去完成“蜀繡”,同樣道理,脫貧攻堅工作也切忌照搬照抄,否則最終將會浪費資源,失去機會,造成損失,失去民心。
鞏固脫貧成效須精準“繡花”,須在“細”字上練本領。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在其他工作中,都講究細致入微的“工匠”精神,更何況是脫貧攻堅工作。走過脫貧工作的第一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如何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精益求精,變“粗”為“細”,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檢驗脫貧成效的是否鞏固的關鍵。我們只有用不斷“細化”的脫貧思維才能有效解決扶貧工作中出現的發展變化的問題,讓廣大貧困群眾不再“返貧”,是責任更是義務。
鞏固脫貧成效須精準“繡花”,不斷持續發力。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要打贏的這場硬仗,須精準“繡花”,容不得絲毫的粗心大意。切忌“盲人”騎瞎馬,“瞎子”摸大象。一定要杜絕“粗放式”地硬干、蠻干,看準方向,細致入微地實干、巧干。中國傳統“刺繡”最講求也是真功夫,只有精準地“繡花”,從細節上把握方能成就一幅幅“脫貧”精品,為實現“中國夢”助力。唯有持續不斷地堅定理想信念和“脫貧”初心,才可以在精準“繡花”這種理念的指引下,鞏固前期取得的脫貧成效。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合江中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