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以堅定的信仰在為民路上“一直干下去”

[ 作者:何竹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17 錄入:16 ]

一晃,楊波來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海嘎駐村任“第一書記”近7年了……2014年,楊波父親突然辭世。他一路哭著回家。那時,正值駐村工作再行換屆。“母親年紀大了,我不愿再經歷同樣的痛……”楊波回憶道。“父親給你留了話,‘讓小波好好干,你們要支持他’。”母親的話解開了楊波的心結,他決定再接著干下去。到今年3月,楊波的第四個駐村任期便滿了,組織部門已找過他談話了解意愿。“只要組織需要,我想在海嘎一直干下去,村里還有20戶村民沒脫貧,我不能把他們扔在半道上。”(1月12日 《人民日報》)

“我想在海嘎一直干下去”,一句多么質樸而有多么有分量的話語!海嘎是什么地方?平均海拔超過2400米,是貴州省海拔最高的一個村子。與高寒環境同樣出名的還有貧困,“坡腳喊來坡上聽,走路走得腳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飯,穿的全是布巾巾。”海嘎360多戶人家,7年前人均年收入還不足1600元。這樣“高寒”與“貧窮”同在的地方,多數人是躲避都來不及的,即使是不得已到了這樣的地方,也總是想方設法離開。而讓楊波同志能夠愿意在這里“一直干下去”的,究竟是來自哪里的力量?

堅定的為民信仰。“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人民服務”就是共產黨員永遠不變的“信仰”,有了這份“信仰”,就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有位作家在歌頌當年重慶渣滓洞的革命先烈時寫過一首詩:“信仰唯艱溢滿懷,鐵窗矢志暮云開;從容直赴森羅殿,鐵馬金戈動地來。”楊波正是有了這種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才會扎根山村,把一顆心都交給了當地的百姓。楊波來到海嘎,第一件事就是撫平了百姓“心中的痛”,解決了在以前幾乎不敢想的飲水問題。我們常說“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楊波說到了,更做到的,立即取得了百姓的信任,為以后的扶貧工作作出了很好的鋪墊。

純潔的公仆情懷。“牢記宗旨,就能替百姓說話一身正氣;甘當公仆,才會為群眾辦事兩袖清風。”這副對聯道出了人民公仆應有的情懷,那就是一心一意替百姓說話,為群眾辦事。楊波在海嘎,可以說為了群眾沒怎么閑過。搞好了飲水忙修路,修好了道路搞水利,修好了水利建基地……一路行來,完全是個“大忙人”。在與當地百姓的交流中,楊波起初也碰了不少的壁,還被稱為“臉皮最厚”的人,但他沒有生氣,更沒有放棄,而是更加投入,更加敬業,為海嘎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就這樣,人們不再稱他“厚臉皮”,而自然改稱“楊兄弟”“小楊哥”了。就是這樣的公仆情懷,與百姓結下了純潔的感情,讓他為人民服務而樂此不疲。

優良的家風傳承。“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凝望您的雙眼,我看到了艱辛……”一曲《父親》,唱出了兒女從父輩那兒得到的啟迪與教化。楊波能夠有“我想在海嘎一直干下去”的愿望,有一股力量來自他的父親,他的家庭。對于兒子的“不孝”,他的老父親沒有半點反對和責備,而是滿心的鼓勵與支持,臨終留下的話竟然是“讓小波好好干,你們要支持他。”透過這簡單的話語,我們看到的是楊波家庭那優良的家風。有這樣支持自己工作的父母家人,楊波才更有扎根海嘎的信心和決心。高尚的家風傳承,延續著一位“第一書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扶貧之夢。

“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澤東同志的精辟論述給共產黨人畫了一個像,其中“埋頭苦干”是最好的注腳。楊波,正是這樣的一位基層干部,敢于在困難重重的高寒山區“掄起了真板斧”,就意味著他的心與老百姓融為了一體。“我想在海嘎一直干下去”這樣的理念,應當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工作的思想支撐,俗語所云“干一行,愛一行”就是這樣的道理。堅定自己的信仰,傳承優良的家風,在為民路上“一直干下去”,才是共產黨人應修的“正果”。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 另类专区亚洲色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日韩一区三区视频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