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涉民生政策性腐敗牽出的個案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涉案官員的級別也越來越高,引起廣泛關注。權威人士建議,在完善政策、制度的基礎上,應強化對惠民項目主抓人員的監管,扎緊制度籠子。為防止惠民項目出現斂財窩案、串案,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機制,讓公眾或社會中介組織全程參與進來。(新浪網2016-12-26)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民強,民強方能助國興。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與人民息息相關,民生問題解決的程度決定了社會進步程度和政權的興亡。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當前著力于脫貧攻堅的大背景大政策下,更多的惠民利民政策紛紛出臺,在有利于大力改善民生的同時不可掉以輕心的是相關政策性腐敗也日益見多。涉民生政策性腐敗是以特定的政策為依附,腐敗根源來自于政策的授權,可以稱為“擺上臺面的腐敗”。由于其腐敗的特殊性,一般惠民腐敗單獨犯罪的很少,通常表現為“內外勾結”。因此涉民生政策性腐敗案都涉員比較廣,影響范圍巨大,大力打擊涉民生政策性腐敗勢在必得,往往“抓到一個耗子,就端掉一個窩”,只有嚴打“臺面腐敗”,方能強民力、惠民生。
嚴打“臺面腐敗”,精心組織“明責任”。將當前涉民生工程作為脫貧攻堅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來抓,成立各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涉民生重點項目督查領導小組,要明確在專項資金申報、審批、撥付程序以及資金使用等環節的責任主體,嚴格制定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和辦法,嚴明各相關責任人全程參與的工作責任追究機制。
嚴打“臺面腐敗”,強化監管“去偽裝”。一些涉民生重點項目大多在相對封閉的空間運行,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當一線參與項目承攬、資金管理、設備采購的官員權力過大,這些人難免就會用手中的權力換取金錢。因此要建立涉民扶貧整合項目資金監管體系,推行“零縫隙”、“全方位”、“全過程”的項目、資金和檔案管理,嚴把項目建設“事前、事中、事后”三大關口,將涉民扶貧項目資金監管貫穿始終,針對檢查發生的嚴重問題,嚴格落實“一案三查”。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已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在與涉民生政策性腐敗做斗爭的路上,各級黨政司法機關都要秉持“無論風多大,決不動搖”的決心,嚴厲抵制和查處此類違法亂紀行為;廣大官員要自覺慎權慎微,堅定正確的為官初心不動搖,為民服務無私心,自覺將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作為為官從政的座右銘!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中共馬邊彝族自治縣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