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空氣污染、道路擁堵、食品安全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在生態相對較好、成本相對較低的農村田園里生活,逐漸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夢想。
走新鄉村文明之路,首先應著力把鄉村建設的過程變成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的過程,變成生產要素向廣大農村傾斜轉移的過程。目前,我國有不少地方已經在新鄉村文明之路上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近年來,農村在不斷加大“美好鄉村”建設的力度,不僅通過“村村通”等項目建設實現村級公路、污水管網、垃圾處理、體育健身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而且在提升硬件的同時,還特別注重融合傳統和現代文明元素,開展孝道禮儀宣傳教育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完善鄉村治理模式,讓農民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能傳承鄉村田園風俗。其次,小城鎮、農村地區的發展一定要有產業支撐,還要注重鄉村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整體推進,力求在物質、精神兩方面讓農民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在尋找產業支撐、完善現代公共服務、提升鄉村生活質量的同時,引入村民理事會等現代鄉村治理模式,強化對標志性民俗、有地方特色的農事禮儀等傳統農業文明的保護,也是走鄉村文明之路的重要方面。
農村傳統習俗文化是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部分,只有保護好我們的根,守住我們的魂,我們才能繼往開來,開拓創新。辯證地對待農村傳統習俗的發展,理性地面對傳統文化的漸變,與時俱進地引導農民思想道德建設的發展,作為一個課題仍需要我們的重視與思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鄉鎮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