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同志”取代職務信念回歸心靈
11月18日,河南省新鄉市政府發文:今后新鄉市國家工作人員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同志”這個稱呼將代替以往的書記、市長、局長、處長、科長等職務。《通知》稱,“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根據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現將在公文運轉和正式會議場合中 進一步規范國家工作人員稱呼,對于國家工作人員,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工作人員,相互不稱官職,一律稱“同志”。 (11月23日,中國網)
在我國古代,“同志”與先生、長者、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朋友之間的稱呼。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志”一詞作了解釋:“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后漢書·劉陶傳》曰:“所與交友,必也同志。”自近代以來,“同志”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也廣泛用于人與人之間。
重拾“同志”就是主動召回信仰。“同志”曾經是國人常用的一個代名詞,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正常的關系。為此,我們常常在街頭巷尾或者大庭廣眾之下都會聽到這類稱謂。也正是這種稱謂,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有了一種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的感覺。曾幾何時,在金錢的腐蝕下,我們放下了同志的稱呼,開始習慣性地尊稱領導干部為書記、鎮長之類,似乎不如此這般就是一種大逆不道。更有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欣然接受別人稱其為“老板”,似乎天下都成為了他的天下,人民群眾成為了他的臣民。
稱呼“同志”意味著我們有著共同的事業。書記、鎮長一類的稱謂,按道理說也沒有多少錯,可是總讓人有一種感覺,一個是官,一個是民,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代溝。而“同志”一詞則少了那種高低貴賤的感覺,至少讓人從表面上看到的是平等,是一條戰壕里的戰友。當我們長時間處于這種人際關系,我們自然就會心理平衡,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了一些隔膜。
總之,“同志”取代職務是一種明智之舉,彰顯的是我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事業。
(作者地址:四川鹽亭縣云溪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