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首戰之年,貧困山村風生水起,脫貧成績喜人。但當前減貧形勢依然嚴峻,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從現在到2020年底,還有不到5年時間,從現在起,我國平均每年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人民網11月15日)
何為“攻堅”,即脫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要求嚴”,在這樣嚴峻的形式下,如果再加上考核不合實際、不科學,那么必然浮現大量的面子工程、“造盆景”式扶貧,這就與“精準扶貧”的初衷南轅北轍了。有些地方,只注重打造交通便利,容易出成績的示范點;有些地方,幫扶貧困戶只注重“一過性”的產業扶持,沒有制定持續性的幫扶舉措;有的地方,只注重表面宣傳,讓群眾在上級領導面前好說話、說好話。這樣的扶貧,或許能應付得了上面的檢查,但絕對不能真正的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絕對贏不來群眾的“好口碑”,更有甚者,將遭到群眾的抨擊和唾棄。
一個地方的脫貧工作開展的好不好,號沒號準貧困戶的“窮脈”是關鍵,對癥下藥方能有“好療效”,這是開展好扶貧工作的首要條件。能不能出“良方”,有沒有深入了解致貧原因,有沒有針對性的制定幫扶舉措,有沒有持續關注脫貧狀態,有沒有有效解決在脫貧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是扶貧工作的關鍵所在。只有找準了病根,用對了藥,才能祛除“窮根”,而敷衍式的“假幫扶”只會讓群眾覺得政府是在作秀,起到反作用。
誠然,要在短短五年內全面實現小康,各級黨委政府的壓力實在是大,但是,為了省事,為了政績而不顧百姓的需求,失去了群眾的信任,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只有踏踏實實真抓實干,真正為百姓解決根上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上下聯動、整體發力。
作者地址:四川省自貢市沙坪街12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