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西部貧困縣采訪,問起基層干部對如期脫貧摘帽有沒有信心,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絕對沒問題。熟了之后,一個鄉鎮干部向筆者“實話實說”:如果經過幫扶,有貧困戶收入還達不到脫貧標準,就可以協調低保補差,這樣準保能“穩定脫貧”。筆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的扶貧工作,只管眼下一時脫貧不管長遠的傾向還比較嚴重。(2016-11-13 來源:人民日報)
30%的貧困率,西部某深度貧困縣卻夸下海口今年要“摘帽”即脫貧。說起來是雄心壯志鼓舞人心,聽起來卻像天方夜譚深表懷疑。一些地方形式主義的扶貧,“走讀式”“掛名式”幫扶,好大喜功為完成任務搞“數字脫貧”。此舉誤黨誤民,害人不淺。
改革開放30多年,一部分人通過勤勞致富富起來了,而一部分人仍然還在貧困線上原地踏步。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黨中央提出4年時間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這是一個宏偉藍圖,偉大的戰略決策,如果一些地方干部抱著功利主義思想,不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卻投機取巧通過收入巧算賬,把打餅子算為“輕工業”,打石頭算為“重工業”,“雞下蛋變雞”無限制循環把貧困群眾“算脫貧”的作法,實在離“三嚴三實”失之千里相去甚遠。
我們說,扶貧幫困,是為全中國各個層面群眾謀福利的千秋功業。走共同富裕奔小康既黨和政府的偉大目標,也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扶貧是一場攻堅戰,脫貧更是一場艱苦卓絕的硬仗,需要各級干部堅定信心,認真負責,懷著對黨的政策和貧困人群的敬畏之心,真幫實扶,方能夠真真正正全面脫貧。扶貧脫貧絕不能玩“數字游戲”,更不能欺上瞞下模仿趙本山搞“忽悠”把貧困戶像范偉的腿“忽悠”成瘸子。
提前完成脫貧任務當然是好事,但是,我們吃“浮夸風”的苦頭已經吃夠了,而且深受其害。所以,在從嚴治黨和“兩學一做”活動中,正是那些希望“搶頭功”撈取政績官員的夢醒時分。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蘆溪鎮人民政府網管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