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假期,回老家幫父母收秋,我的老家在河北省南部,這里屬于平原地貌,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經濟作物。家里有十畝余地,全程機械化收割倒也方便,可是望著滿院的玉米,父母卻高興不起來。
晚飯過后,和父母聊天算了一筆賬,辛辛苦苦種一茬玉米,根本不掙錢,化肥尿素、復合肥120元/畝,種子農藥播種130元/畝,玉米從種下到收獲需澆三水,大概80元/畝,玉米收割打桿65元/畝,一畝地收成好的1100斤,每斤7毛合770元,除去開支每畝地有375元收入,這只是大略算算,如果加上人工,更是不上算。
2004年以來,國家多次關注聚焦三農問題,減免稅負,加大農業補貼,但是效果甚微。我感覺農業只所以發展不起來,還是與當前農業改革有關,目前,我村仍舊是以家庭為單位,小打小鬧。投入大,占用人力多,技術水平低,簡單粗放,難成氣候。
中國是農業大國,要想發展就必須首先考慮發展農業,農業是工業基礎。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土地流轉,當地龍頭企業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國家調控,避免種植重復浪費;綠色生態種植,避免步入不掙錢還破壞環境怪圈等,相信三農問題在不久將來得意解決,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小小老百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