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根據扶貧工作需要,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委組織部安排蘇玉超任建陽村第一書記,阮晏子掛職副縣長,參與、指導開展工作。兩位參加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具體的農村工作面前卻是“新人”,在建陽村,他們更是“外人”。如何盡快地熟悉農村工作、融入當地村民生活之中,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來到建陽村后,他們運用法治思維,走出了一條以“法”為特色的農村扶貧之路。
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法治思維“有用”
蘇玉超、阮晏子明白,只要用心做事、坦誠待人,就能以真心換民心,聽到民聲。在駐村工作之初,為方便與村民聯系,聽取民意,兩人專門制作了印有姓名、手機號等信息的“民情聯系卡”發給村民。
此前,村里由村干部直接提出貧困戶名單。他們運用法治思維,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重新識別貧困戶,提出“全民參與、民主評議、全面公開”的工作思路。
他們用大喇叭廣播、張貼告示、逐戶通知的方式廣而告之,符合標準的村民都可以來申請貧困戶。之后,他們組織召開全體村民大會和黨員大會,選出6名村民代表與兩名黨員代表。由8名代表和村支書、村主任、村監委主任共11人,當場對申請貧困戶的55戶家庭進行無記名投票,選出了44戶貧困戶。
蘇玉超說:“由于整個過程公開透明,代表是群眾當場選的,大家的氣都順了,之后再沒有接到告狀的電話?!贝謇锏睦现锌骸爱敃r我是半信半疑,怕鬧大了兜不住,但看到這個結果,我服了?!?
化解土地承包糾紛依法決策“管用”
建陽村有一塊林地,原承包戶在承包合同到期后不愿意退地,也不交承包費,群眾意見很大,村里想把地收回來,但又怕得罪人。
對此,阮晏子和蘇玉超建議支書召開村民、黨員代表大會,集體研究解決方案。在會上,全體代表一致同意收回土地,否則就向法院起訴。面對大會決議,原承包戶表示服從決定,交回了承包地。
之后,他們又組織召開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重新發包的方案,并以800元/畝/年的價格發包給一名村民建設林蔭市場。目前,市場已經建設完成?!凹冉鉀Q了難題,又沒有得罪人,集體還多了收入,依法辦事就是管用?!币幻宵h員感嘆。
阮晏子和蘇玉超在走訪中發現,全村這幾年僅考上一名大學生。為激勵孩子們努力學習,組織眾籌募集4.39萬元資金,設立“法緣獎學金”。他們用這筆獎學金為村里的60多名孩子購買了新書包和文具;設置公告牌公開存放三好學生的獎狀,并為每名三好學生頒發200元獎學金;資助村里唯一的貧困大學生3000元學費。
這項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進取的動力。多次獲得“三好學生”稱號的多雯雯自信滿滿地說,“我要讓我的獎狀擺滿公告牌”。
談到獎學金如何管理,阮晏子和蘇玉超的辦法還是要講“法”:定規矩、定條件;例行公開,賬務搞得清清楚楚。為了確保資金安全,他們建立了“三人制衡機制”,即一人開戶辦銀行卡,一人保管銀行卡,一人保管卡密碼;對每一筆開支,他們都通過“美麗建陽”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公示。
引進產業項目依法簽約“好用”
沒有產業,是建陽村貧困的主要原因。阮晏子和蘇玉超曾想動員村民建大棚,但大家擔心沒銷路,沒人敢建。他們研究發現,近年來,光伏農業蓬勃興起,村南側正好有一座220KV變電站,發展光伏農業具有天然優勢。
縣里主要領導非常支持這個項目,但能否順利流轉土地,是項目能不能落地的前提。
為此,他們參照征地程序,制作了“項目知情確認函”,向村民公布項目前景、流轉政策,逐戶走訪答疑。經征求意見,99%的村民表示支持。他們逐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又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形成同意對外流轉的決議。最后,才由村委會與公司正式簽約。
阮晏子說,整個過程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無論以后人員怎么變化,都不用擔心這份合同的效力。
該項目共流轉土地540畝,年租金1100元/畝,其中集體土地約60畝,每年可獲得6萬多元的集體收入,大大增強了集體經濟;44戶貧困戶中有39戶貧困戶共獲得土地流轉收益13.71萬元,平均每戶每年3515元,增收效果明顯。
有村民說,國務院法制辦的“駐村第一書記”就是不一般,他們的到來為建陽村帶來一股法治的清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青在線 2016-08-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