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濰坊正廳級官員侯端敏的一句“廉潔自律、潔身自好幾乎不可能”讓他成為了最近網絡話題的焦點人物,反觀侯端敏從農家子弟,到有為清官再到階下囚的人生歷程,不難發現在他仕途一帆風順的過程中忽視了伴隨權力膨脹而產生的潛在危機,而當“權利”雙刃劍效應突顯的時候,他又發現為時已晚,結果鑄成無法彌補的大錯。侯端敏的事件對于我們黨的領導干部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正是因為領導干部手中擁有一定的權力,所以,領導干部也就很容易成為被他人拉攏、被腐蝕的重點對象,處在風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會被風吹倒。
縱觀近年來一些落馬干部的仕途歷程,能夠走上領導崗位,能力都是很強的,他們也曾經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也曾經是一名優秀的黨政干部。就像侯端敏,1995年初,40歲時就任魚臺縣長,上任之初他立下誓言:不貪污、不搞女人、不給別人提供制造謠言的機會。通過自身審時度勢、勵精圖治為魚臺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支持和信任,2003年任濟寧市副市長,5年后,任濟寧市委常委、副市長,2011年,56歲時被任命為濟寧醫學院黨委書記,官至正廳級。然而,在奮斗和追求的過程中,侯端敏忽視了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以至于像溫水里的青蛙一樣不知不覺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侯端敏的“人生歷程”不是特例,一些優秀黨員干部的腐化過程跟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在踐行“兩學一做”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該深刻反思,反思這些負面案例對我們的啟示,認真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去自由!”很多腐化落馬的黨員干部在回顧自身“人生歷程”時都會提到,從苦讀到苦干,一步一步走上了領導崗位,但由于經不起各種誘惑,逐步走上犯罪道路,只能在高墻鐵網里度日如年地“苦熬”。從官居高位到淪為階下囚,使得他們真正懂得自由和幸福的真諦,面對失去自由的痛苦,想起悲痛欲絕的親人,他們無一不追悔莫及,只可惜人生沒有后悔藥,喪失了黨和國家給予的榮耀,淪為階下囚的他們深知后悔已晚矣。
猶記得華西村黨支部書記吳仁寶曾說過一句話,“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然而對于腐化墮落的貪官而言,喪失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榮辱觀念,只能機械的通過金錢和酒色來彌補精神世界的空虛。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從保證社會和經濟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充分認識黨政官員知榮明恥的極端重要性,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為終生的目標去追求,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為行動的準則去遵守,把“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做為一項根本的要求去實踐。正確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真理與謬誤、光彩與齷齪、奉獻與索取、先富與后富、民利與政績的關系,不斷增強政治上的堅定性,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工作作風上的艱苦性;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為自己營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權力是把“雙刃劍”,即可為人民服務,又可為自己謀私利。權力在有些人手中出問題,究其原因還是不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那些身陷囹圄、走向墮落的領導干部正是把黨和人民所賦予的權力認為是個人奮斗的結果,從而把權力私有化,商品化、庸俗化。當把手中的權力變成商品時,人就變成了貪官,從開始的半推半就到后來的來者不拒。他們大都有一種僥幸心理,相信周圍的鐵哥們不會出賣自己。但是,每當他收一次不義之財時,也就從精神的牢籠向法律的牢獄之門又邁進了一門。
孔子曰:“吾日當三省吾身。”人的一生并不可能都是叱咤風云、驚天動地的,要緊的是永遠保持自己的人格,精神自由,當然也包括人身安全。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劃清是非界限,明辨好壞榮辱,做到析事明理,切實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千萬不能見錢眼開,甚至不惜以權換錢,以身試法。一個人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真正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成為一個無愧無悔的人,就得抵制外界形形色色的誘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實踐證明,以身試法者,其結果必然是身敗名裂,遺恨終生。因此,越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導干部就越要嚴格要求自己,善待手中的權利,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腐蝕,把握住自己,防止職務犯罪,做到上不愧黨,下不愧民,才能以自己的健康成長促進黨和人民事業的健康發展,才能從真正意義活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歷程”!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北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