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日從最高檢獲悉,最高檢反貪污賄賂總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堅持貪瀆并懲,重點查辦六類食品藥品監管領域職務犯罪案件,為“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新華網8月3日)
近兩年一部名為《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火速席卷全球,直接秒殺了西餐、韓餐等其他國家美食。在國人為我國豐富的美食而無比自豪的同時,食品安全也深深的讓百姓們感到痛心。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我們重視的一個敬酒不斷的話題,一樁樁令人震驚的食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2006年含瘦肉精豬肉事件,2008年轟動全國的含三聚氰胺嬰幼兒奶粉事件,接著相繼出現的雙匯瘦肉精事件、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染色饅頭事件、毒膠囊事件、白酒塑化劑事件、地溝油使用等等,近幾年食品安全更是從以往的糧油肉菜、豆制品、水產品等副食品,擴展到水果、奶制品、酒類、南北干貨食品。
百姓們為了完美的躲避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問題,熱衷于采購進口食品,國內一批農企也以綠色為由頭興旺起來。其實,食品安全讓群眾“痛心”的同時,也讓群眾寒心。那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什么總是遏制不了?那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怎么就沒有后續整改保障?
此次,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日前下發了《關于嚴肅查辦和積極預防食品藥品監管領域職務犯罪的通知》,響應群眾的號召,嚴懲一批在查辦和積極預防食品藥品監管領域職務犯罪的人員。這是通過前期不斷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得來的。
食品藥品重在監管。很多干部都習慣在食品藥品監管上“放水”,不是口頭警告有關單位“立即”整改而后不了了之,就是對有關單位不聞不問,直到出了問題才開始一級級問責。責任是問到了實處,但是因為食品安全而遭罪的生命又得到了什么?
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給我們的道德、法律、監管等敲響了警鐘,食品藥品監督崗位的干部們一定要切實的承擔起監管的責任,寧可事前監管到位,也不要事后流血流淚。同時用積極的工作態度讓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態度化“痛心”為放心,重新樹立起群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讓中國的舌尖更安全。
作者單位:江油市住房公積金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