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少走馬路,多走網路”。在青島,群眾要找政府審批,不用去實體大廳,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進行驗證、預約、申請,不僅實現數據共享,群眾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像逛超市一樣,通過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政府服務選項。有群眾叫這個平臺為“政務超市”,在提升了行政效率的同時,也形成了全新的政務生態模式。(7月27日 新華網)
自去年11月30日《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國辦發〔2015〕86號)下發后,像報道中的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
在“互聯網+”時代,整個社會都在適應、改變,電子政務也必然會發生改變,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的建立,也給建設強大的電子政務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撐。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一站式服務已經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辦事。但隨著發展的步伐加快,一戰式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快節奏生活,只有更加不斷創新、超越快節奏的服務平臺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我想要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好各類審批事項,只有“互聯網+政務”能
滿足這個要求。相信很快,我們的身邊:街道、社區、村社就會出現政務服務的終端機,政務服務的手機端APP會安裝在大家的手機上,隨時隨地屏幕上一點就可以進行辦理事項的預約、申請,在線繳水電氣費用,在線咨詢相關部門政策……
“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推進,是政府不斷轉變職能的具體體現。縱然在推廣過程中會存在諸如觀念、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監管等各多方面的難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互聯網+政務”一定會迅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