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生姜、菠蘿……在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的情況下,農民很受傷,越發覺得農業真的是不賺錢。關鍵還是要找到合適的方式拓展銷路,訂單農業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民解決了這個問題。訂單農業的開展早有先例,其對于穩定農產品價格,保護農民利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還需要以土地流轉為依托,全面推動訂單農業的實施。
為什么訂單農業離不開土地流轉?
規模農業化的運作模式,有利于開展訂單農業。將訂單農業由企業與合作社和農民個人簽訂,擴展到合作社、農民個人和土地流轉經營戶,并以土地流轉經營戶為重點。而且土地流轉經營戶因是“規模農業”,不僅產量質量穩定,一旦出現違約行為,更便于通過法律渠道進行維權,而且相對同散戶進行維權成本也比較低。通過土地流轉經營大戶實施訂單農業,讓散戶農民更能夠看到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所收獲的效益與成果,進而帶動散戶農民契約意識的提升。
傳統經濟思想落后,土地流轉大戶具備有契約精神。由傳統小農經濟思想帶來的契約意識差,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落后觀念,要一下子扭轉過來也絕非易事。這就需要有一個過渡平臺,讓“失信”農民能夠認識到契約模式下的訂單農業,在應對市場風險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只有尊重契約,共同履行訂單合同,種養的農產品才能有效規避過山車式的市場風險,才能持續穩定的“旱澇保收”。
以點帶面,化繁為簡。在社會和部分農民征信尚不能完全滿足訂單農業的基礎條件時,通過土地流轉為依托,將訂單的供貨方“化繁為簡”,由向散戶農民簽約轉變為向土地流轉大戶簽訂,走“以點帶面”的路子,最后實現“共信”“共贏”。
土地流轉在農業現代化經濟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訂單農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較先進的運作模式,自然離不開土地流轉的支持。沒有土地流轉,訂單農業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因此全面推行土地流轉是農業的當務之急。如今,全國的多個地方已經率先實現了土地流轉,也有許多地方還未實現,已經實現的地方農業經濟呈現較快發展,這事趨勢,也是必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土銀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