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中原區城市管理執法局首次嘗試網絡視頻直播,將執法過程展現在網友面前。不少網友為這種方式點贊,但也有網友擔心會侵犯商戶的隱私權。對此,有律師指出,直播執法過程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應屬于公權力對私權力的不當侵害,建議對被執法者做馬賽克處理。(6月7日 中國經濟網)
就在最近,人民日報刊文《警察執法當有能力“自證清白”》,旨在推廣執法機關辦案的公開透明和制度規范,同樣,這些東西套在城管執法身上也很合體。相比于公安執法的程序,城管由于成立的年限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導致執法環節的監督不嚴,用人不當,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后果。常人眼中,只看得見城市環境的好轉,卻不容城管絲毫的缺失,這就是現狀。作為當下的城市管理機構,應該多多向更加程序規范的執法兄弟單位取經,用更加嚴格的標準去完成自己執法的蛻變,同時,也要注重執法環節和方式的創新,真正做城市和諧的基石。
城管網絡直播執法,這也算插上了互聯網翅膀的新詞,用這樣的方式讓城管走進百姓生活,監督城市管理,必將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對這樣的網絡直播執法,不少網友為這種方式點贊。有網友認為:“這種直播方式既可以威懾違法占道的商販,又可以有效監督城管隊員,切實做到文明執法。”但也有一些網友和律師表示,這些尺度是不是太大了,會侵犯到一些商戶的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一定意義上,隱私就是私事,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但是從畫面上的行為來看,這些商戶們的經營活動顯然不屬于這種范疇,應該列入公眾視野,正如記者們的采訪,不管是正面還是暗拍,怎么沒人講求索要隱私權?
誠如該市城管表示,這也是頭一次探索該種方式執法,今后將注重這種形式的運用,會考慮用打馬賽克之類的東西避免侵犯隱私權這種的爭議。筆者以為,對于這種類似方式的執法探索,應該在保障公民充足相關權力下進行,但是對于類似的違法商販的曝光應該不在此列,今后,在加強這類執法的情況下,應該嚴格執法運用,日常執法中,在規范執法程序上做文章,爭取為每名城管執法人員配備執法記錄儀等相關執法硬件,真正做到執法無死角,既能監督自身,也能保護商戶的正當權力,或許比探索這類直播執法更具有實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