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積聚了豐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然而,千百年來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從業人員數仍然占我國農業人數80%以上,并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互聯網+”開創了大眾參與的“眾籌”模式,對于我國農業現代化影響深遠。一方面,“互聯網+”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正成為打破小農經濟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枷鎖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聯網+”通過便利化、實時化、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等手段,為農地確權、農技推廣、農村金融、農村管理等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農業”是一種革命性的產業模式創新,必將開啟我國小農經濟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互聯網+”助力智能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大提升。智能農業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和精準管理,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農業從業者的服務更有針對性、農業生產經營的管理更加科學化,是今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聯網+”集成智能農業技術體系與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助力智能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大提升。
“互聯網+”助力國內外兩個市場與兩種資源大統籌。“互聯網+”基于開放數據、開放接口和開放平臺,構建了一種“生態協同式”的產業創新,對于消除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所面臨的國內外雙重壓力,統籌我國農產品國內外兩大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提供了一整套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助力農業農村“六次產業”大融合。“互聯網+”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加速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開發、農業門類范圍拓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打造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新業態,提供信息網絡支撐環境。
“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以“互聯網+”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的農業科技發展提供新環境,使農業科技日益成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決定力量。基于“互聯網+”的“生態協同式”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將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機結合起來,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互聯網+”助力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大發展。“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等優勢,“互聯網+農業”能夠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務輻射到廣大農村地區,能夠提供跨城鄉區域的創新服務,為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構筑新平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大學生農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