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地稅局局長王紀平,貪污上千萬,包養小情人,在法庭上,他公然辯解自己有狂想型精神病和身體疾病,一直靠胰島素控制病情。一審時王其實已經認罪,但后來稱是因為精神病發,腦子里一片混亂,所以才問什么就答什么。(5月5日《廉政瞭望》)
“精神病”用來形容一個正常人,那是羞辱與謾罵。即使是一個真正精神病的人,其本人及其家人也會費勁心機的隱藏消息,為的就是過正常人的生活不被指指點點。但是,身為原局長的王紀平卻公然宣稱自己患有精神病,其行為違背“常人邏輯”,再加上違規違紀事實,其目的那是“司馬昭之心”,就是想鉆法律空子,以精神病人的身份免去部分刑事責任。其以“精神病”為由翻供,那是“蹩腳邏輯”,而且打臉啪啪響。
一方面打了黨組織的臉。黨組織出于對人才的培養和信任,將稅控改革的重任交給王紀平,相信其能帶領手下的工作人員在稅控改革中取得成績。王紀平現在卻自曝精神病,那就直接說明曾經黨組織選錯人、用錯人,千挑萬選出一個“精神病”引領稅控改革浪潮,真是天大的諷刺。
另一方面打了王自己的臉。其自稱對得起黨,對得起祖國,對得起北京市。隱瞞自身患有精神病,霸占地稅高官位置,讓地稅系統全體人員跟著一個“精神病”干事,所有的地稅事項由一個“精神病”決策拍板,全然不顧可能發生的意外和后果,算是哪門子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黨。充其量就是貪戀權勢,“占著茅坑不拉屎”。
所以,王紀平自曝患有精神病不但不能翻供,首先還把自己黨組織的信任和自己作風、工作績效給推翻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群眾心里是透亮的,紀檢監察人員心里是透亮的,審判員的心里是透亮的,類似王的問題官員想用“裝瘋計”偷天換日、瞞天過海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類似于王的問題官員既然相出了“精神病”這樣的計謀,那就一定會有相應的對策,特別是在出示“精神病”鑒定時極有可能做手腳,那么就需要相關人員盯緊看嚴,嚴格執法,將其“陰謀”遏制在萌芽。
作者地址: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八角井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