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力夫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按照副科級確定退休待遇。”這位退休剛2個多月的官員,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副省級退休待遇就因為違紀被降低了待遇。(鳳凰網)
從副部級直接降為副科,類似這樣“斷崖式”降級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從一開始的廣泛熱議,到現在的習以為常,“斷崖式”降級已呈現出一種反腐新常態。十八大之后開“斷崖式”降級之頭的,是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其由副省級待遇,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截至目前,至少有12名官員因違紀受到“斷崖式”降級處分,級別至少被降三級。降級前級別最高的為四川省原省長魏宏;降級數最多、降級后級別最低的為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劉禮祖和江西省委原秘書長趙智勇,兩人均從副省部級降至科員。
對于官員“斷崖式”降級,許多網友評論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雖不無揶揄諷刺的意味,卻也反襯出此類處分的嚴厲。對一名干部來說,從科級到省部級,往往需要辛苦打拼幾十年。一遭“斷崖”,一方面是其從政生涯基本宣告結束,想要“東山再起”已不可能;另一方面,“斷崖”后顯而易見的后果是,其此前享受的工資和待遇也將大打折扣。
從嚴治黨,重在從嚴治吏。從嚴治吏,重在從嚴執紀、從嚴懲處,要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防止不出事都是“好同志”,一出事就成了“階下囚”。“斷崖式”降級即“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對應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第三種形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修身方能齊家,寡欲方能為公,心正方能治國。對于那些問題官員,“斷崖式”降級無疑是具有足夠震懾力的懲戒方式。張力夫的案例也再次給廣大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一定要時刻把紀律放在心中,自覺接受黨紀法規約束,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珍惜大好前途,不辜負組織的信任,不負人民的期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