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南寧市《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直播現場,一位市民給到場的縣委書記們送上“蒼蠅拍”,這種別開生面的場景,再次引發各界對電視問政的關注。電視問政這種風風火火的問政形式之所以廣受好評,很大程度是因為它敢動真格、敢撕破臉。(3月28日 人民網)
電視問政,起初是來自湖北武漢電視臺的一檔直播節目。其形式是有普通民眾當場質問政府官員關于社會安全、食品安全、關乎民生的問題,讓政府官員意識到,自己是個被監督的對象,應該對老百姓負責。這種新的問責形式一經誕生,就被多個電視臺效仿。
之所以,電視問政在近幾年能辦的風風火火,深受廣大群眾一致好評,我想,這還是要從問政的效果中找答案。在面對民眾的提問、媒體的咨詢時,有的官員是真正“出了汗”、“洗了澡”的。有的官員被問得說不出話,有人面露尷尬,腦門上被汗水浸得發亮,還有人聲稱“第一次聽說這個問題”。而這一切,都通過電視、收音機以及電腦,傳遞給數百萬的普通民眾。
由此說來,電視問政就是要火藥味十足才夠味!不然一次問政就會演變成一次自娛自樂的“問答節目”,愚弄了自己更愚弄了大眾。通過電視問政這樣一個平臺,群眾可以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愿望、述求,官員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業績、能力,在為群眾答疑解惑的同時,形成官民良好互動的生動局面。
作為一項輿論監督“利器”,電視問政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那些尸位素餐、在位不作為的庸官、懶官、巧官像篩篩子一樣篩出來,讓他們在面對民眾問政中現出原形,無處藏身。火藥味十足的問政現場,是讓官員“紅紅臉”、“出出汗”、“洗洗澡”的前提條件,否則就是不痛不癢,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電視問政畢竟只是一檔電視節目,并非包治百病的絕世良藥,更非官員大秀政績的選秀舞臺。電視問政節目的基本套路是:曝光問題,質問“一把手”,敦促解決問題;然后官員當場表態,給出辦理的時間表。可以說,問的是政更是責,讓被問政的干部“臉紅、出汗”只是表象,目的是讓他們“馬上辦”。
功夫在詩外。所以說,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在于問政后的問責!一方面,針對問政中哪些把打出原形的庸官、懶官、巧官,必須嚴格追究失職瀆職責任,讓他們為自己的不作為、亂作為付出代價;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問政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想辦法、找對策加以處理,給民眾一個滿意的交待。唯有如此,我們的電視問政才能讓沒有被問政的黨員干部常懷敬畏之心,真正達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良好效果。
作者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區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