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中國農村中學輟學調查

[ 作者:史耀疆?馬躍?易紅梅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02 錄入:12 ]

導讀:八次大規模調研,來自四省24931名農村中學生的數據,以及與52名樣本地區農村學生深入訪談,我們發現,農村地區整個中學階段的累計輟學率高達63%

長期以來,教育被認為是促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之一。中國的歷史也同樣印證了教育在增進經濟發展水平上發揮的重大作用:1979年改革開放前的高比例的小學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在之后30余年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東亞其他國家,20世紀下半葉經濟增長最快的都是那些中學入學率高的國家。

不幸的是,基于八次大規模調研收集的來自四個省24931名農村中學生的數據,以及與52名樣本地區的農村學生的深入訪談,我們發現,農村地區整個中學階段(初中、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累計輟學率高達63%。

像其他中等收入國家一樣,中國正致力于從低勞動力成本的產業轉向高勞動力成本的服務業和工業。隨著經濟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轉變和工資的上漲,從業者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來掌握必須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工作要求。如果沒有完成中學教育,年輕的從業者將很難從正規部門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正式工作。很多人將不得不在非正規部門就業(這些工作的收入很低而且未來也不太可能增加)或者失業。除了上述對個人和家庭的不利影響,如果輟學率繼續保持當前水平,整個國家的收入不平等問題將繼續存在甚至變得更加嚴重。從長期來看,不斷增長的失業率和持續擴大的不平等問題,將阻礙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抽樣過程和數據收集

本文使用混合方法探索中國農村中學階段輟學現狀、相關因素以及潛在原因。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文將首先基于過去七年在中國的四省展開的一系列定量研究的結果,總結出農村中學各個階段(初中和高中)的輟學率。接著,我們使用上述研究收集的一個子數據集來識別影響輟學的相關因素。最后,我們使用一套新的定性訪談數據來探究學生之所以選擇輟學或是留在學校的原因。

數據收集自八次獨立的調查。研究團隊于2007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間從山西、陜西、河北和浙江四省的262所農村初中,46所普通高中和107所中職收集了24931名學生的信息。中國有超過6億人居住在農村地區,即使只考慮四個樣本省份,我們研究的結果也關系到9500萬學齡兒童。

表一匯總了八次調查的基本情況。盡管這些調查在具體的抽樣過程和數據收集方法上有些許差別,但所有的調查都至少包含了兩輪調查:一次是學年開始時的基線調查,另一次是學年結束時的終期調查。所有學生的輟學情況都通過兩個步驟來確認。首先,調查員詢問班主任樣本學生的輟學情況。接著,對于那些在終期調研時不在學校的學生,調查團隊會向他們的同班同學再次確認他們的在校狀態。高中入學的數據也通過兩個步驟來核實:調查員首先與初中班主任確認樣本學生是否上了高中,然后調查員會到每一所高中與學生當面確認他/她已經入學。

表一

除了輟學的信息,基線和終期調研還收集了其他信息。在每一次調研中,調研員不僅收集學生目前的教育水平,還收集他們的人口社會經濟特征。在調研中,樣本學生還被要求完成一份時長30分鐘的標準化數學測試,該測試的題目從國際數學和科學教育成就趨勢(TIMSS)測試中抽取,用來量化學生的學業表現。王歡(研究團隊成員,下同)等人的研究還對學生進行了由100道題目組成的心理健康測試,該測試方法在中國已被廣泛使用,能可靠地度量心理焦慮。

同時,一些研究單獨考察了每個班中四名家庭最貧困的學生情況。這些學生通過兩個步驟被識別出來:第一步是在基線調研時,調研員請班主任列出該班家庭最貧困學生的名單。第二步是基線調研時,設計一些問題詢問每個學生的家庭資產信息,然后對每項資產進行賦值(基于全國家庭收支調查得出,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出版——CNBS 2007),最后依據每個學生家庭資產總值,對學生進行班內排序。通過匹配班主任的排序和依據學生家庭資產的排序,這些研究識別出每個班里家庭最貧困的四名學生。

輟學現狀

八項研究都表明,農村中學各個階段輟學率都很高(表二)。在初中,第一學年初到第二學年初有4.4%-13.3%的學生輟學;第二學年初到第三學年初有9%的學生輟學; 即便上了初三,還有4.2%-8.7%的學生會在畢業前輟學。

根據這些研究,我們計算出的初中階段學生累計輟學率在17.6%-31%間,遠超出國家最近一次公布的初中輟學率(三年觀測值)為2.6%的水平。而其他研究者發現中國農村地區初中學生的輟學率高達56%。

包括在初中階段就已經輟學的學生和初中畢業后沒有進入高中繼續上學的學生,中國中學階段入學率最大的降幅出現在上高中前。我們的研究顯示,超過一半(51.2%-53.5%)的貧困農村地區學生沒有上高中(普通高中或中職)。盡管中國大城市中有超過90%的學生都上了高中,但我們的研究證實,中國農村地區不到一半的學生在初中畢業之后會繼續上高中。

即使學生進入了高中,也無法保證他們會上完高中。在那些上高中的學生中——包括普通高中和中職——輟學率依然很高。有4.2%-7.4%的普通高中學生在畢業之前輟學了。盡管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但中職學生的輟學率更是高達29%-32%。

表二

借助于普通高中學生和中職學生的比例(2011年,54%的高中生就讀于普通高中,46%的高中生就讀于中職——CNBS 2014),我們可估計出中學階段的輟學率在59%(保守估計)到63%(最高估計)。具體來說,假設有100名學生進入初中,我們可以估計出這些學生在中學各個階段的學業完成情況。如果采用最高估計,我們可以判斷出,初中畢業后,僅有(大約31人輟學——初中輟學率為31%)46人進入了高中讀書(數據表示53.5%的學生不進入任何高中就讀——包括初中時輟學學生)。如果54%的學生上普通高中,46%的學生上中職,那么我們也能夠估計出在高中階段輟學的人數。具體來說,25名學生會進入普通高中,但只有23人能完成學業;21名學生會進入中職,但只有14人能完成學業(輟學率32%)。總的來說,100名初中學生里只有37人能夠順利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14人從中職畢業,23人從普通高中畢業)。根據這一估計,如果在未來的高工資經濟中到正規部門就業需要高中階段的教育,那么僅有不到40%的農村學生做好了準備。

輟學的相關因素分析

在上述八項研究中,有四項研究還探索了中學階段不同時期的影響輟學的相關因素。這些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輟學問題的本質,以及識別出輟學的高風險人群。四項研究的結論非常一致(表三)。輟學的學生往往具有以下四個特征:學習成績不好,男孩,年齡比較大,家庭條件差(通過分析他們的家庭財產狀況、兄弟姐妹的個數、父母的受教育情況、父母是否外出打工等因素而得出)。這些結果也與國際上已知的輟學相關因素分析一致,包括競爭性的教育體系、貧窮和不斷增加的機會成本。

王歡等人首次檢驗了輟學問題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該研究發現,輟學不僅與學生和家庭特征相關,而且與學生的心理健康(焦慮)有關。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控制了學生及家庭特征之后,心理健康問題還是與輟學有著顯著的相關關系。

為了更好理解輟學的原因,我們從上述研究的兩項研究中隨機抽取了部分樣本學生進行訪談。如表四所示,我們訪談的對象中包括18名已經輟學的學生,11名上中職的學生,20名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以及3名正在初三復讀準備再次中考的學生。2010年調查時,這些學生都是各自班里最貧困的4名學生之一。所有的訪談都是一對一進行的,并有文字和錄音記錄。所有的受訪者都簽訂了同意書(根據我們的IRB協議),所有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在轉錄中都被刪去。訪談采用了半結構化的問卷,訪談的時間為30至90分鐘。。

學生之所以選擇輟學,是受以下兩種機制其中之一的影響。第一,學生會理性地(有意或無意)考慮繼續留在學校讀書的成本與收益,然后認定他們選擇輟學從長期上來說是有好處的。我們將這種機制稱為“理性選擇機制”(下文將詳細論述)。第二,即使學生經過考慮后認為,從長期看在學校繼續讀書所獲得的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但他們可能當前正面臨一些心理壓力導致他們不顧今后的前途沖動地選擇輟學。我們將這種情況稱為“沖動選擇機制”。

初中生和普通高中生的理性選擇:對成本和能力的雙重擔憂

一些事實表明,農村學生選擇輟學的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對繼續上學的直接或間接的擔憂。如表三所示,我們相關分析的結果展示了有關于“貧困”的不同指標都與輟學有顯著的相關性。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研究早已發現,貧困與低水平的教育程度和高輟學率有著密切的相關關系。貧困學生更可能輟學的部分原因也是他們受到上學成本的影響更大。實際上,我們也知道,中國普通高中的學費和雜費是全世界最高的,這對于大多數的農村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如上所述,在中國上高中的機會成本——用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展示——很高并快速上升。我們發現,輟學與性別和年齡有著顯著的相關關系(表三,男孩和年齡較大的學生更加容易輟學),我們認為這個現象反映了機會成本對于輟學決策產生的重要影響。年齡較大的學生更可能找到一份較高工資的工作,年齡是機會成本所致的輟學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實際上,年齡在許多研究中被當做是機會成本的代理變量。同樣,由于農民工工資長期存在性別差異這一事實,男孩在中國也更易找到工資較高的工作。因此,我們認為更高的機會成本會促使學生做出輟學的決策。

我們過去幾年在中國農村做的大量試驗性研究表明,對成本的擔憂在學生輟學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給學生提供助學金能讓他們繼續初中學習或是增加高中入學率,或減少輟學率。例如,Mo等人的研究發現,通過提供以繼續上學為條件的現金激勵將農村初中的輟學率降低了60%(從13%降至5%)。Yi等人的研究發現,在畢業前八個月為貧困的初三學生提供高中三年學費的資助合約將他們的高中入學率提高了9.7個百分點。研究還顯示,提供類似的現金激勵,顯著地提高了在校初中學生上高中的意愿。

表三

我們訪談的結果同樣支持上學成本是導致學生做出輟學決策的重要因素。我們所訪問的大部分學生都指出,上學所產生的直接成本或是在學校外能容易地找到工作(反映機會成本),這是他們在做出是否繼續上學的決策時所考量的主要因素。

“我父母必須努力工作才能供我上學,因為我的成績差,所以上學就是浪費錢。我想如果我不上學了去工作,即便不能掙到很多錢,至少也能自己養活自己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328121】

“我不想呆在學校因為我認為我家庭經濟不好可能供不起我上學。我媽媽說即便是浪費時間我也應該去上高中,至少我能比家里其他沒上過高中的人好一些。我說如果我去上高中我爸爸供得起我嗎?因為上高中沒有補助,也必須自己買書。我媽媽也知道這個。我說如果我在學校繼續上學一年,家里所有的錢都會被花光了。然后誰也沒再說什么了。最終我沒上高中”【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6】

“你不讀了真的很容易找到工作。如果你出去在外面花兩天時間就能立馬找到三到四份工作。然后你可以決定去干哪一份工作”【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25211】

盡管上學的成本在學生考慮是否繼續上普通高中的決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僅有成本還不能解釋整個決策的過程。例如,Mo等人的研究發現,盡管助學金將初中學生的輟學率降低了60%(或8個百分點,從13%降至5%),但仍有40%的七年級學生在接受了助學金后,還是在該學年結束時選擇了輟學。當探討輟學的決定因素時(使用橫截面數據),Yi等人發現,傳統的經濟因素例如貧困,只能解釋8%的輟學行為。我們的訪談也有類似的發現:盡管直接和間接的上學成本對促使學生做出輟學的決定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但是很多學生仍然表示成本并不是最主要或決定性的因素。很多學生明確表示,無論花費多少,他們的家長都承諾要供他們上學。這表明至少一部分學生并未面臨流動性約束的制約。

“我爸媽態度很堅決。不管怎么說,我媽媽就是不同意我不讀了。我爸也說讓我不要操心家里,只要我能上高中,家里再困難也會支持我上”【普通高中學生-學生編號3404621】

“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話,只要我能考上我應該還是會上,因為我媽媽說是‘孩子,只要你能考上,不管什么大學,只要你想上,媽就是借錢,借一輩子爬不起來媽也要讓你上大學”【普通高中學生-學生編號1106546】

“爸媽就讓我好好學習,不用擔心錢,不然就會像爸爸一樣給別人打工,受別人欺負,在外面過得不好”【普通高中學生-學生編號3505105】

很可能是盡管預期上學的成本很高,但是學生認為他們遠遠超過上學的預期收益。繼續上初中或者上普通高中的預期收益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自己的學業能力的認識。如表三所示,我們有四項研究檢驗了輟學的相關因素,結果都顯示,輟學和學業表現差顯著相關。國際教育文獻早已表明,學業表現差是最重要和最可靠的輟學預測變量之一,特別是在類似中國這樣的競爭性教育體系下。

一些學生也明確表示,與上學的成本相比,成績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在這項研究中一部分被采訪的學生如果在上普通高中或者中職,他們會得到研究團隊提供的助學金。然而,學生說獎學金對他們的上學選擇并沒有顯著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成績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雖然我們事先認為這些貧困學生將從獎學金項目中獲益最多,但他們認為,獎學金是否有用取決于他們的學習能力。

“當我得到這個助學金的時候它并沒有改變什么。我覺得我仍然考不上普通高中。完全是沒門,我的成績太差了。當我爸聽說這個助學金的時候,他也說‘你還是考不上’”【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14308】

“即便我能拿到全額的助學金,我上高中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我的成績太差了,所以上高中就是浪費錢。最好還是找工作掙點錢”【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6】

“當我獲得這個獎學金的時候,我感覺這就是浪費。我已經沒什么希望考上(普通)高中”【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305252】

事實上,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成績很可能是決定他們輟學與否的最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人怎么決定要不上學的。學的會的都上,學不會的就不上學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14308】

“我有些朋友不上學了,有些朋友還在高中上學。關鍵在于他們的學習成績。如果成績不好就不上了。能考上高中的都去上”【普通高中學生-學生編號1327232】

“初中時打算不上普通高中的人大多數都是成績差的”【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7】

Li等分析了有條件的現金轉移支付對減少輟學的異質性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了學生學業表現的重要性。他們發現,為學生繼續上高中提供助學金,可以顯著降低中等成績學生的輟學率,但對于成績排名后20%的學生和成績排名前20%的學生沒有顯著影響。這表明,學生繼續上學的意愿可能首先是由其學業表現決定的:即便上學的花費減少,學業表現差的學生也很可能輟學,而無論上學的花費有多高,學業表現好的學生也不太可能輟學。

此外,幾乎每一個我們訪談的輟學學生都強調自己的學習成績差并且認為這是輟學的首要的原因。這些學生認為:他們的成績很差,繼續上學也是浪費時間,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更高層次的教育中學習會變好。這是與國際研究結果一致的。

中職的理性選擇:普遍對學校質量深感擔憂

在中職,入學的學習要求相對比較低、學費也更低。對于那些無法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中職是繼續上學的一個替代選擇。那么為什么從初中輟學和沒上普通高中的學生不上中職呢?為什么幾乎三分之一的中職學生入學后退學?有些中職輟學學生甚至入學不到一年?

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經開始質疑職業教育的質量。特別是,Loyalka et al. 發現上中職實際上導致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退步,而且專業技能也沒有提高。實際上,我們的訪談也表明,農村地區的學生和家長也都認為中職質量差。訪談中很多學生表示,因為中職的質量很差,他們不會考慮去上中職。

“在初中我的成績很差,所以就原打算去上中職。但我媽媽說沒必要去上。她聽說上中職沒啥用,所以她就不讓我去。然后學費也很貴,所以最后我沒去上”【輟學-學生編號1325211】

“我想過去上中職,但我不喜歡那個學校。因為各種原因,我認為他們會騙我,大家都說那些學校是騙人的。我想去上普通高中,但我的成績不夠好。能去的話我還是想要去上普通高中”【輟學-學生編號1305146】

“我從未想過去上中職學校,因為我從其他上中職的同學那里聽說了:花很多錢去上學結果和初中畢業沒啥差別。我想我去不去都一樣,所以我沒去上中職”【輟學-學生編號3106346】

除了社會上普遍認為中職質量差,許多在校的中職學生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表明當前的中職質量確實比較差。學生感知到的糟糕的教育質量可能是中職輟學率高(表二:三年中輟學率從29%到32%)的重要原因。

“我在這所學校不開心,我們的老師不好,甚至比我們的初中老師還差。他們一點不關心我們,如果你想好好學習也可以,但是如果你不想好好學習,老師也不管。我們上專業課和文化課,但是沒有人把文化課當回事。老師也從不在這些課上點名。我甚至也不學這些課,我只在乎我的專業課”【中職學生-學生編號1322104】

“我真的很后悔上中職,感覺中職是想方設法地騙我們。課堂很差,老師講的沒有人能聽懂。我們就坐在那里,很多人整節課都在睡覺,每天都有一半的同學不來上課,每個人都很后悔來這兒”【中職學生-學生編號1103420】

“我剛開始去那所學校的時候還以為能學到點什么,可是一去那才發現什么都學不到,那里太亂了。一到考試的時候,老師就提前給我們答案,讓我們考試時抄,那一刻,我心都涼了。很快就決定不上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201214】

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結果,我們認為,理性選擇機制在學生輟學的決定上起著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初中和普通高中生,上學成本高與學習能力差都會促使學生選擇輟學。同時,出于對中職教育質量的擔憂,是學生不去上中職或者決定從中職輟學的主要因素。

沖動選擇輟學:由于短期壓力與短期收益輟學

行為經濟學領域的研究表明,所有年齡階段的人有時都會做出不符合本人真正利益的決策。鑒于青春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學階段的適齡兒童更可能做出輟學這樣的沖動決定。經濟學領域外的研究也認為,學生輟學不能完全由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給出解釋。

即使農村學生認為自己上中學的收益大于成本,我們的研究結果也顯示,他們也可能面臨著短期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他們沖動地選擇輟學,即便他們知道,從長期來看,繼續上學比輟學對他們更好。

學生做出沖動決定選擇的首要證據是他們做出那個決定之后對輟學的態度。如果學生準確地衡量了從中學輟學的成本與收益,只要上學的成本和收益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他們應該不會后悔自己的決定。然而,我們訪談的大多數輟學學生都說他們后悔當初的決定,而且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他們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而且,這些學生都表示,他們會建議當前的初中學生要繼續上學。

“我走的那天我就后悔了。我一直知道我會后悔離開學校,但是即便我后悔了我知道我當時也必須走,必須離開那些女孩”【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05335】

“不能說我后悔離開學校吧??但是回頭想兩年前我太年輕了。我不知道我輟學之后工作會是什么樣子。現在我知道這些工作環境太差了。所以如果我可以現在做決定的話,我就會繼續讀。只要我可以繼續讀,無論去什么學校都會去上”【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14308】

“我不是很后悔離開學校吧。反正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有點后悔。怎么不后悔呢?現在我有個朋友,最近他也不讀了,來這兒。他告訴我他想離開學校,我問為什么?他說:‘我想自己出去。’我說:‘你想做什么?’他說:‘和你一樣。’然后我就勸他回學校。他只有17歲,他應當繼續學習”【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02134】

鑒于許多學生似乎并不能準確地衡量上中學的成本和收益,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他們做出草率的決定呢?一個明顯的可能就是學生僅僅簡單地被告知留在學校與輟學的利弊。因為獲取可靠信息的成本高昂或者不可能,導致生活在貧窮農村地區的人往往擁有不完全的信息。

確實,Loyalka等人發現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就得到了關于繼續上高中的回報的錯誤信息。然而,同樣的研究也發現,為有可能輟學的農村初中學生提供關于中學階段教育和教育回報的信息對降低初中輟學率沒有顯著的效果。而且,我們訪談的一些輟學學生提到,老師和父母曾反復告誡他們輟學的長期成本,但他們還是堅持輟學。

表4

除了信息不通暢,在學校的心理壓力也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短期決策。國際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比如焦慮、沮喪、挑釁和沖動,都會導致學習成績差和輟學。Wang 等人在陜西農村地區的研究發現,74%的7年級和8年級的受訪學生臨床上有心理健康問題,比城市學生高12倍。正如表三所示,同樣的研究也發現,與輟學相關的特征也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控制了這些背景特征后,心理健康差仍然與輟學有顯著相關關系。

我們的訪談表明,學生在學校的一個主要的心理壓力來源于與師生關系差。許多學生說跟老師關系緊張,從而導致他們不喜歡學校,甚至考慮輟學。國際研究也表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可能是學生學校參與和輟學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上課老師讓你在黑板上寫英語單詞,誰不會老師就打誰,當時我也挨打了。然后,我就不想學英語了。初三換了個英語老師,脾氣更不好,會經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學生,具體的記得不太清楚了,反正罵得很難聽,我當時被罵的時候就不想讀書了。有時候上課就不想聽課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7】

“我是在初一中途離開學校的,我一直都討厭學校。我不喜歡我的老師,有一個我特別討厭,就是我的七年級英語老師,她太兇了,只要你犯一點錯誤她就打你……我怕她,我們都怕她。很多老師都打我們,我離開學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師打我”【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02134】

“我不喜歡我的英語老師,她的脾氣不好,她經常罵我們,有時候她不讓學生進教室,他們不得不回宿舍。她也打學生,很多時候用手打,其他老師有時候也打學生。但是大多數時候其他老師只是罵我們,有些老師也關心我們,但是我不喜歡他們打罵學生”【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16227】

在中國這樣的競爭性教育體系中教師更傾向于將(正面的)注意力投向學業表現更好的學生。因此,老師很可能和學習不好的學生的關系變得特別緊張。這種效應也許可以部分解釋學生輟學和學業表現差之間的相關關系:成績差再加上糟糕的師生關系使學校變成了一個除了輟學便再也呆不下去的地方。我們的訪談也發現這種影響。

“老師總是關心學習好的學生,他們也從不罵這些學生,但他們打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7】

“我們初中班主任(數學老師)就不喜歡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當時職業中專不是招人么,他就給班上數學學得不好的學生做工作,讓他們去上職中。還有當時學校不是有貧困補助么,他就不給那些數學成績差的同學,也不管別人家里是不是真的很貧困”【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405421】

“老師反正也就那樣嘛,我們這些成績不好的,交不交作業他也不管。我想他們覺得反正我們考不上高中,他們也不想管吧。不像那些成績好的,老師就經常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談心”【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6】

除了師生關系緊張,另外一些學生還指出,與同學的關系不好也是他們考慮輟學時的一個很重要的短期因素。事實上,最近在中國農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37%的初中生說他們經常被同學欺負。

“我和班里同學的關系很差,這讓我不喜歡學校。我不能告訴你他們做了什么,但是這很糟糕,我必須離開學校”【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05335】

“我和我們班大部分同學的關系很好,但是有些成績差的學生路上總是欺負別人,讓別人給他們買東西,不買的話就打你。其中七年級有三四個人,八年級三四個,九年級也有一些。如果你在路上偶然碰到他們,他們就叫人打你。我三四個同學都被打了,都不敢反抗。如果你反抗就會被打得更厲害。也不敢告訴老師,如果有人告訴老師,那么就會被再打一頓,老師也沒有辦法管理他們”【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7】

學習成績差以及與老師或同學的關系差讓學生心中對學校有一種排斥感,這時任何“一根稻草”(或其他有壓力的事件)都可能放大這種排斥感。有學者指出,輟學經常是學生與學校脫離的日積月累的過程最后一步,在最后時刻任何微不足道的因素學生都很容易將學生“推出”或“拉出”學校。許多學生說他們也是在長期考慮后才決定離開學校,他們最終決定輟學是因為聽說在校外的生活比在學校的生活好,這讓他們相信如果他們離開學校,他們在學校的不愉快很快就能消除。

“我開始討厭學校。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在外面打工,然后我就心里面有了打工的想法,覺得打工可能比在學校讀書輕松。當時是先產生厭學的想法,然后看到有人輟學去外面打工了。有的和我一般大,有的比我大2歲。我看到他們打工回來都玩的那么開心,我就想打工可能不像讀書那么累。打工可以自由一點”【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328121】

“我姐姐總是一句話就是讓我上學。但我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初三讀完之后打算去社會混一下,增加點閱歷。當時我們同學都說外面有錢花、自由。這也是我們從那些輟學的同學那里聽說的,他們說工作很好。也跟我媽說過,她就罵我一頓,她就是讓我上學,不讓我出來,說上學比外面好。我感覺無所謂,我聽很多人那樣說,我爸爸和我的表哥都這么說。聽多了我就對這種說法都麻木了。當時是好奇啊,感覺在外面自己能賺錢”【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305252】

“快中考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聊天說我們畢業了終于快畢業了,不用再像坐牢一樣坐在學校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106346】

一邊在學校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一邊又聽到在學校外面生活多么自由的傳聞,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學生在做輟學決定時從家人那里得不到任何積極的指導。在貧窮的農村地區有許多單親家庭、離異家庭以及留守兒童。這樣的孩子往往很少能得到父母的指導,不得不自己去解決青春期的心理壓力。一項研究發現,18.1%的初中生的父母一方或父母雙方在外打工。不幸的是,外出打工的家長不能夠照顧或監督他們孩子的教育,這也增加了這些學生輟學的可能性。此外,外出打工的父母被孩子當作榜樣,吸引孩子外出打工,也許還增加孩子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事實上,如表三所示Yi et al.和Yao et al.也發現,父母外出打工的農村學生輟學率更高。

即使學生的父母都在家,很大比例的中國農村學生寄宿在離家很遠的學校,因此與他們的父母的交流很少。Wang et al.的研究表明,初中生輟學和寄宿有關(表三)。一些訪談的學生說他們很少能得到不在身邊的父母的指導。

“我爸對我學習還挺上心的,我媽就沒怎么管。我爸經常問我學校的情況,但是我不想跟他們說,因為我在學校經常混嘛,說了他們挺傷心的。以前我回家我爸就監督我做作業,不過他出去打工了我就很少做作業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510301】

“我爸爸在外地工作,他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開始工作,他很少回家所以我們不太聊天,我和我媽媽聊得比較多。我告訴我爸爸我不想上學了,我說‘我不想讀’,然后他就打了我一頓,我就跑了,跑到西安了”【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02134】

“我很少跟我爸聊,我媽有時會說讓我好好學習,但我真的很少跟他們聊天。我每周五回家然后周日下午就回學校。我在家的時候他們一般都很忙,我就幫他們做些事。或者有的時候我父母不在家。所以我們都不怎么說話”【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25211】

發達國家的研究表明,導師可以在阻止學生退學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如果孩子的父母起不到這個作用,這些學生只能基于短期的考慮和一些不完全信息自己做決定。

“我媽媽很多年前就去世了,我爸爸在外面打工建水渠。他認為我應該繼續上學,但他說:“你學不會,也沒辦法。”他告訴我如果我后悔輟學不要怪他”【輟學學生-學生編號1314308】

“我爸爸在家照顧我,我媽媽在我兩歲的時候走了,和別人結婚了,她從沒回來過。現在只有我和我爸爸一起生活,他不能好好的照顧我,他也掙不到很多錢。他已經老了,60多歲了。我和他沒有什么好說的。當我決定不參加中考的時候,他只是告訴我不要后悔自己的決定”【中職學生-學生編號1322104】

“我初中的時候我父母覺得我大了,很少管我。最后說我要不念書的時候,他說不上學是我自己決定的,到時候后悔不要找他們”【輟學學生-學生編號3405421】

在這一部分,借助于大規模的定量研究和嚴格的定性訪談的結果,我們發現雖然有些學生理性地考慮了留在學校的長期成本和收益并最終決定輟學,但也有些學生因一些短期原因在退學之后感到后悔。在校內外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很多學生認為,學校是一個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想呆下去的痛苦的地方。聽到別人講的校外的“自由”生活,他們中的不少人一時沖動就選擇了輟學,去社會上碰運氣。可見,缺乏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也似乎是學生做出輟學決定的關鍵因素。

結論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首次把過去七年在中國農村地區進行的八次調查研究的結果匯總到一起。結果顯示中學階段的輟學率很高。其中17.6%-31%的農村學生沒有讀完初中;算上這些早期就輟學的學生,只有不足一半的農村學生進入普通高中或者中職上學;同樣在普通高中或者中職的輟學現象也很嚴重。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農村地區整個中學階段的累計輟學率高達63%。也就是,如果最初有100名學生進入初中,那么其中只有37名學生會從普通高中或中職畢業。

我們發現,輟學與學業表現差、機會成本高以及社會經濟地位低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同時也與心理健康狀況差(即焦慮水平高)、寄宿狀況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有關。

根據對眾多類型學生的訪談,我們認為,農村地區的輟學主要由兩種機制驅動。第一種機制是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些學生由于成本高、初中和普通高中學業要求高,以及中職教育質量差這些原因理性地選擇輟學。第二種機制是沖動的,壓力脅迫下的決策。即使有些輟學學生懂得繼續上學的長期收益超過了上學的成本,但還是選擇了輟學。我們認為這些學生可能是因為一時沖動退學,其原因包括他們可能在課堂上有心理壓力,或者他們聽信一些朋友們講離開學校的短期好處,也有可能是缺少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指導。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我們提出三條建議:第一,如果中職的質量不能改進,中職的入學率和畢業率不可能上升。我們采訪的許多在初中或者初中一畢業就輟學的學生表示如果能上質量高的中職的話,他們就愿意去學習一些職業技能。只要對進入普通高中仍然有嚴格的限制,高質量的職業培訓就會有很高的需求。近年來政府改善職業教育的失敗說明,中職教育需要一個新的投資和監管策略。此外,如果中職的學生想要在中國未來更高工資的勞動力市場上競爭的話,他們可能需要學習一些文化課(如數學、語文、科學)。這意味著,中國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如果想要繼續或擴大目前的職業教育,應當優先提高專業技能教學和文化課教育的質量。

我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阻礙農村地區普通高中入學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上普通高中需要支付高額的學費,而且上學的機會成本不斷上升,使得輟學更加具有吸引力。這表明,降低普通高中的學費(或增加助學金的普及性)會大大提高入學率。第二,也許更重要的是,進入普通高中的成績要求(和招生嚴格限制)成為當今中國農村地區學生入學的嚴重障礙。許多學生無法考上普通高中,還有一些學生因前途有限而泄氣,中國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對所有學生的可獲得性至關重要。我們建議:中國可以效仿其他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在整個中學階段實現義務教育。

最后,我們認為,即使上學的長期收益超過了上學的成本,輟學可能仍然存在。我們發現,農村的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面臨著一系列的心理壓力,這可能會促使他們輟學。國際研究表明,許多最成功的干預措施都是通過增加輔導和監控有可能輟學的學生來減少中學學生輟學。我們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進行研究,通過隨機干預實驗分析為農村初中生提供“生活咨詢老師”。“生活咨詢老師”每周給學生上一次心理健康課程叫他們如何應對心理壓力,并隨時為學生提供指導。初步結果表明,該干預顯著的降低了初中學生的輟學率。因此,我們建議在貧困農村地區為學生提供更多這樣的輔導項目。

作者簡介:史耀疆,馬躍,陜西師范大學教育試驗經濟研究所;易紅梅,劉承芳,張林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Natalie Johnson James Chu Prashant Loyalka Scott Rozelle|美國斯坦福大學Freeman Spogli國際研究所(FSI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中國改革》2016年第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 日本一区精品一本大道 |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少妇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