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作為紀檢監察機關工作重心就落在“精準”二字上,以“精準”為扶貧保駕護航。
第一:定位精準。作為監察人員本身應有正確的價值觀、能正確處理好勤政與廉政的關系,,在行動上嚴格自律。時刻把握住生活小節,謹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二:要推行精準監督,緊盯扶貧脫貧的重要環節和重要領域。各單位紀檢組長應該要深入監督巡察扶貧領域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敢抓敢管、嚴肅查處,堅決與濫用公權力和腐敗現象作斗爭。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堅決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對脫貧“微腐敗”堅決說“不”、敢于“亮劍”。
第三:精準了解扶貧脫貧項目資金使用情況,要加大巡察力度,嚴肅查處脫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著力提高巡察覆蓋率、問題發現率、問題整改率、問題線索處置問責率,零容忍懲治蠅貪蟻腐,精準扶貧提供堅強紀律保障,為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第四:精準落實責任,要強化問責追責,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要有效防止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則需要監督與制度同行,查處與嚴懲發力。對于事涉扶貧的黨員領導干部,不管是誰,官位、權力大小,都必須嚴肅處理,堅持做到“凡是敢向扶貧資金伸手就決不客氣”;另一方面,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更要扛起責任,比照中央紀委的做法,自主篩選督辦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形成中央、地方聯動的良好局面,確保“誰也不能動貧困人口的‘奶酪’”。
最后,加強宣傳,精準教育。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廣大干部認真學習各項黨內法規,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提高遵紀守紀認知度,筑牢思想防線;定期通報本地查處的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強化震懾作用。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縣永昌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