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脫貧攻堅辦日前印發《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包括住房安全等13個方面內容。計劃投入624.49億元,確保深貧地區今年實現12個深貧縣摘帽、1245個貧困村退出、27.34萬貧困人口脫貧。(四川日報 04-02)
如何啃下深度貧困地區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四川在出臺2018年度扶貧實施方案中,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從住房安全等13個方面打出了組合拳,給貧困地區干部群眾加油鼓勁,進一步提振了脫貧攻堅的信心。
啃下扶貧“硬骨頭”需要政策和項目的支撐。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脫貧,不僅受到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制約,而且也受到住房、健康、就業等的約束,需要上級部門針對扶貧工作的實際,出臺操作性強的政策引領和項目資金的支撐,才能激活扶貧干部和貧困群眾的創造力,在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同時運用住房安全、健康扶貧、就業扶貧等政策,破解群眾就生活生產中的難題,提升發展產業致富的內生動力,積極參與到鄉村文明和社會治理等方面,以脫貧的成效助力鄉村振興。
啃下扶貧“硬骨頭”需要干部親力親為抓落實。上面扶貧政策再好、項目資金再多,都要靠基層干部在壓實責任中抓好落實。既要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借助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科學實施扶貧規劃,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培育農民群眾致富的新興產業,尤其是要運用省市旅游圈的輻射,做大鄉村旅游產業這塊蛋糕,在創業帶動就業中持續拓寬增收之路,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激情;又要在嚴抓細管中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在整治扶貧領域“微腐敗”問題的同時,原汁原味促進扶貧政策落地,確保扶貧項目質量。
啃下扶貧“硬骨頭”需要與鄉村振興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為脫貧攻堅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豐富了內容,而且提供了政策支撐。因而要把脫貧攻堅的實施與鄉村實施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在優化基礎設施、發展致富產業推進20字方略的落地,在提升群眾生產生活設施條件中,展示招商引資的優勢,在吸引城鎮企業參與發展的同時,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創業,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拓寬群眾的致富增收渠道,從而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會治理、生態振興、四好村等建設的積極性,運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啃下深度貧困地區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如期實現脫貧奔康的目標。
(作者單位:鹽亭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