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9月16日至17日在四川省達州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貧困地區發展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人民網-人民日報 9月18日)
易地搬遷是根治窮根的良方。中央和地方各級就易地扶貧搬遷曾召開過難以計數的現場會,旨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貧困地區發展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易地搬遷是“五個一批”中脫貧效益最大的舉措之一,通過易地搬遷,搬出貧困地區,徹底解決因地理環境封閉、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經濟條件差等致貧因素,到公共設施完善、公共福利與先進城市均等的地區集中生活和工作,除了解決當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境,更關鍵的是解決了子女教育和今后就業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實現的是徹底脫貧。
易地搬遷扶貧不是一搬了之。事實上,關于易地搬遷扶貧的條件是相對嚴格的;除了滿足環境的確惡劣,不宜居住,不利于發展生產外,也需征求貧困戶的同意,科學選擇地點,統一合理規劃,實現集中連片易地搬遷扶貧。事實上,一些貧困戶安土重遷,或對貧困的境況已然麻木,或不甘貧困,但對于生于茲、長于茲的土地有深深的情結,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有莫名的恐懼,對易地搬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其次,一些地方,對于易地搬遷沒有進行科學論證和統一規劃,缺少完善的配套舉措,搬遷后的貧困戶離不開了土地,又沒有獲得新的工作,或沒有能力適應新工作,脫貧效果欠佳。
易地搬遷扶貧需要打好“組合拳”。事實上,易地搬遷扶貧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既要科學統一規劃好搬遷點建設,又要做好貧困戶思想工作及搬遷后的工作安排、職業技能培訓和日常服務。首先,組織干部和專家深入貧困地區調研,科學分析致貧因子、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問題,找對扶貧路子,論證易地搬遷可行性。其次,組織干部深入貧困戶家庭,開展思想動員,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增強貧困戶配合搬遷的積極性。其三,堅持以人為本,著眼長遠,統一規劃建設住房和醫院、養老院、學校、市政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讓搬遷后的貧困戶享受均等化的公共福利。其四,針對貧困戶年齡、學歷、就業能力,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組織搬遷地黨員干部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并統一納入到搬遷地社會保障體系,讓搬遷后的貧困戶全面脫貧奔康。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