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龔錫強:加強生產與流通融合促進糧食產業發展

[ 作者:龔錫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29 錄入:王惠敏 ]

 困擾我國糧食“高產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的深層次問題,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糧食生產與流通的分割問題。

從表面上看,我國糧食生產與流通似乎成為了兩條鋼軌,總是交叉不到一塊去。在計劃經濟時期,這種分割尚不明顯。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糧食購銷市場化程度越高,這種分割帶來的問題越嚴重。

導致糧食生產與流通分割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過于追求糧食生產的數量

可能出于對我國人多耕地少、糧食需求龐大的擔憂,也有可能囿于長期計劃經濟的慣性,我國在糧食生產上一直都過于追求數量上的高增長。

自2004年到2015年,我國糧食生產連續11年增產豐收??偖a量從2004年的17909萬噸,增加到2015年的20825萬噸,增長16.3%。不但創造了新中國糧食生產長時期高速增長的輝煌業績,也開創了世界大國糧食持續穩定發展的奇跡。

我國糧食連續增產豐收之后,卻帶來了“愉快的煩惱”。

在糧食主產區,國家糧倉“爆滿”,糧倉的建設速度趕不上糧食增產的需求速度。

在南方糧食產區,剛建好的新倉,隨即裝入新糧;不得已時,沒有得到很好維修的舊倉也裝滿了糧食;在占我國糧食總產量四分之一的東北“三省一區”,簡易席穴囤裝糧幾乎隨處可見。

過多的商品糧食,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以最低收購價收購糧食的的收購費用、保管費用、利息等都由國家財政開支。庫存在倉庫、銷售不出去糧食的保管費、利息、以及陳化后的差價費用等依然由國家財政負擔。

曾幾何時,糧食生產的數量成為了地方官員“政績”的標志。為了年年“政績”顯著,地方官員不惜人力、物力、財力,千方百計擴大糧食產量。

在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積縮減的格局下增產糧食,很多地方主要是靠種滿種足。能夠種植糧食的耕地種糧食,不能種植糧食的耕地也種植糧食。為了追求年年增產,不惜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糧食產量上去了,但掠奪性的經營方式,生產出了不少質量不高的糧食。這些得不到消費者認可的糧食,只有“束在高閣”。

忽視市場對價格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由市場決定。當供不應求時,商品的價格就會走高;當供過于求時,商品的價格就會走低。

糧食雖然是特殊商品,但仍然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要遵照經濟規律。

回顧近十多年來我國糧食購銷政策,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

引導我國糧食生產發展的“風向標”、“指路燈”,主要是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從2004年開始,國家在糧食主產區對重要糧食品種,如小麥、稻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當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當市場價格高于最低收購價時,按照市場價格收購。

以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為出發點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操作上過于僵化。從2004年到201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直線上升;從2004年到2015年稻谷最低收購價也只升不降。這種只升不降的價格政策,忽視了市場對價格的決定性作用 。

不僅在中國,即使在世界上,沒有一種商品的價格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內只升不降的。作為貨幣的黃金,可謂極為珍貴,但即便如此,也沒有長時期只升不降的。

只升不降的糧食最低收購價,導致“政策糧”的價格高于國內市場價格,因而“政策糧”庫存高企。

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對糧食品質的無差別化政策。只要是同一品種的糧食,比如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都是一個價格體系。不論是優質品種,還是普通品種,價格都沒有差別。這樣,導致了農民生產糧食時,追求生產高產并不優質的糧食。如今國庫中的絕大部分糧食,就是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普通糧食。

忽視市場規律的最低收購價,大大高于國際糧價。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上廉價、優質的糧食長驅直入進入我國市場。主要糧食進口“井噴式”增長,導致“洋糧入市、國糧入庫”。

協調部門密切合作乏力

從政體角度講,一國的政治體制直接決定該國農業生產體制的運轉。

當今我國行政體制之下,指導農業生產的部門可謂分工明確。國家農業部、各省市區農業廳局等,是指導農業生產的直接部門。利用各種強有力的措施,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得心應手。

在糧食流通方面,國家主管部門的國家發改委及其下屬的國家糧食局,在糧食收購、加工、儲藏、銷售等流通方面,經驗豐富。

市場經濟條件下,合理開發資源、利用資源,需要社會核心管理部門有機配合、協調一致。但是,在現實中,我國有關部門步調卻很難達到協調一致。

農業部門更多地追求糧食的高產量,發改、糧食部門更多地注重市場對優質糧食品種的需求。在當今科學技術條件下,糧食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因而,糧食生產與流通部門的分割特征就凸顯出來了。

糧食生產與流通部門問題的凸顯,帶來的問題就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解決糧食生產與流通分割問題,是十分迫切的問題。要統籌兼顧,多方發力。

改變糧食生產增長方式

在解決“溫飽”之后,我國人民消費糧食的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吃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是人民吃糧食的新追求。消費導向型的新型糧食消費模式,越來越顯現出來。

適應消費導向型糧食消費方式,必須改變糧食生產增長方式。

由追求數量型,向數量與質量并重型轉變。供給充裕時代,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糧食產品是沒有出路的。生產的糧食越多,積壓就越嚴重,資源浪費就越大。

適應新時代、新需求,就要在適度保持糧食產量、口糧自給的前提下,保持糧食品質的提高。農民、糧食生產大戶、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要選擇種植市場需求的糧食品種,產銷對路。

由掠奪性經營,向環保型經營轉變。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不僅不斷加大生產成本,而且造成土壤板結、環境污染,還不利于身體健康。因此,要逐步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多使用農家肥、有機肥。

保持糧食生產持續增長,還要注意因地制宜。對于不適宜生產糧食的地區,堅決退耕還牧、還草、還林、還飼,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由單一生產模式,向綜合種養模式轉變。要使有限的耕地,得到更多地的產出,就要在綜合種養上下功夫。具有聰明智慧的我國廣大農民和科技工作者,歷經多年的耕耘,已經創造了很多綜合種養模式。如“稻蝦”、“稻鱉”、“稻魚”、“稻鰍”等綜合種養。蝦、鱉、魚、鰍吃草、吃蟲,排出的糞便成為有機肥,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改善地力,增加產值,生產優質稻谷,畝產值的普通稻谷的幾倍。

改變糧食收購定價政策??紤]到我國國情,可分步改革糧食收購定價策略。短期內繼續對重要糧食品種小麥、稻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但要根據市場變化,適時適度予以價格調整。同時,注意拉開最低收購價糧食的品質差價,引導農民生產優質糧食;長遠考慮,可以借鑒大豆、玉米目標價格實踐經驗,實行“市場定價+補貼”的價格政策。

改變部門協調配合策略

從我國國情出發,糧食生產管理部門、流通管理部門均負有重大職責。無論是糧食生產出問題,還是糧食流通出問題,都會影響到人民生活保障,社會穩定,國家安全。

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政體,明確了國務院各部門的職責。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觀念、大局觀念。只要指揮、協調得當,就可以有效地將糧食生產與流通部門有機組織起來,協調一致。

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農業部、發改委等部門,要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不定期召開會議,就糧食生產、糧食價格、糧食收購、糧食銷售、糧食儲藏等方面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一致,避免政出多門,各行其是。

在完善部門分工機制的同時,著重搞好部門的協調。發改委、國家糧食局要及時了解糧食市場行情,并向農業部門通報;農業部門要根據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的糧情通報,指導農民調整糧食種植品種,適應市場需求。

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度。既要保證糧食生產的數量,更要保證糧食生產的質量;探索地方農業、發改等部門機構改革模式,適應新形勢需要;創新地方糧食收購、儲藏、加工、銷售機制,搞活糧食流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糧油發展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丁香五月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