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胡璇子:韓國韓莎林是如何建立可持續生產消費系統的?

[ 作者:胡璇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20 錄入:王惠敏 ]

生產者保護消費者生命,消費者保障生產者生活。

“消費者可能只想吃到安全的食物,為何要參與一個合作社的建立,同時還沒有分紅?工作人員為何要在合作社工作,未來也不可能上市成為股東?農民為何要加入合作社,如果自己可以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所有的這些問題,如果我們關注的是韓莎林相同的哲學理念,就會有很好的答案?!眹HCSA聯盟副主席石嫣去年3月訪問韓國后在自己博客中撰寫道。

其中提到的韓莎林是韓國一個生產者和消費者聯合合作社,也是韓國最大的生產者消費者合作社,其服務60萬個會員家庭,約占韓國家庭總數的3%。

韓莎林秉持怎樣的理念建立起來,又是如何運營、如何定價的?在近日舉辦的第八屆中國社會生態農業大會上,韓國韓莎林合作社研究院丁奎浩(Jeong GYuho)對韓莎林合作社的價值、理念、運營、活動等概況進行了介紹。

韓莎林的理念和價值

30年前,韓莎林合作社(Hansalim)抱著城市和鄉村共同經營的夢想而啟程。

韓莎林是韓語,其含義都包含在了名字中,意味著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生態、和平的關系。韓莎林的價值承載在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物上,“食為天”“一粒米中有宇宙”“食一碗萬事知”。韓莎林認為,只有理解了一碗米飯的價值,才會明白整個宇宙的真理。

這聽起來更偏向哲學,但韓莎林一直堅持向生產者和消費者傳達這樣的理念。

韓莎林認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是互相支撐生命的共同體,沒有生產者就沒有消費者,沒有鄉村就沒有城市。所以,韓莎林的“生產運動”實踐包含“活著”“救活”“付出”的含義。

“活著”指健康食物的可持續生產與消費;“救活”指協同分享的實踐與生命保護;“付出”指“分享食物”,通過供養與布施,實現循環與共生。韓莎林所想象的世界是鄉村與城市、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生活的都農共同體社會,是“農心”與“母心”相遇而推動的一項“生活合作運動”實踐。

1986年韓莎林成立之初就發布過一個內容:“韓莎林希望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成為朋友,生產者保護消費者生命,消費者保障生產者生活的關系?!睘榱藢崿F這一夢想,韓莎林通過“城鄉直銷運動”,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消費系統。

韓莎林的運動不僅是世界觀運動,也是文明轉化運動。依照這樣的價值觀,1989年,韓莎林發布《韓莎林宣言》,其主要的核心價值是對待生命的宇宙性覺醒、對待自然的生態性覺醒和對待社會的共同體覺醒。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韓莎林運動目標》提到:覺察到我們體內偉大生命的存在;珍視我們的土地,將其視為我們的身體;把社區鄰里、生產者與消費者視為一家人;以負責的態度對待生態系統;從我做起,實現這樣的目標。

現狀及其定價原則

30年后的今天,韓莎林成為了韓國國內最大的消費者合作社,消費者家庭是60萬。特別是在2000年之后,關注并加入韓莎林的人越來越多。每隔兩三年,人數就翻倍增加。

韓莎林與2159個家庭生產者合作,它們隸屬于112個分散各地、與其有合作關系生產組織;制作加工品的生產者有80多家。

截至目前,韓莎林在各地的組織有22個,韓莎林生活館(實體店)全國共有209個。消費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訂購韓莎林的服務:一種是定制宅配會員制,一種是實體店購買。韓莎林為會員提供2000多種品類的產品,這些產品通過了韓莎林自有嚴格體系和標準的審查。2015年,韓莎林一年的銷售額約為3479億韓元。

韓莎林在農業上有堅持的基本方向:公正地評價農業價值,建設農業人自豪的農業;促進持續務農的農業政策;策劃確保糧食自足;主張適用于各國、各地氣候風俗的農業;主張有機與環境農業;主張復合農業、地區循環復合型農業。

韓莎林還主張和堅持直接交易原則,該原則包括明確誰在生產,明確怎么種植,生產者與消費者頻繁交流,通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易體驗協作。

韓莎林的定價標準,跟資本市場的運營不太一樣。在生產之前,韓莎林會先與生產者和消費者討論確定生產品類、價格、數量,并按照“生產者負責地生產,消費者負責地消費”的原則執行。年末確定下一年度農產品的生產計劃,加工食品在當年的3月簽約供給合約,并確定產品價格。其中,商品價格的20%左右作為運營費來支出,生產者會獲得70%左右的利潤。一般而言,資本市場上農民能獲得的利潤是30%~50%。

可持續農業和食農教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為了維護這種信任關系,韓莎林執行非常嚴格的審查標準,為了消費者獲得原汁原味和新鮮的產品,其也在投入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統。成立三十年來,韓莎林也不斷地面臨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挑戰。韓莎林接受挑戰、戰勝困難的信心來自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

為了維持這種信任,韓莎林會舉辦很多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見面會,也非常重視食農教育。韓莎林認為,對下一代關于食物的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專門有一個部門負責,叫作食習慣中心。

其實韓國也是傳統的農業國家,1970年時,農民還占國民的50%,但是經過快速的工業化和產業化之后,2004年這一比例縮小到了5.5%,目前韓國農業自給率不到50%。所以韓莎林認為,救助農業不能僅僅依靠農民的力量,認識和重視農業價值的都市消費者尤為關鍵。

因此,韓莎林會以比較多樣的運動支持可持續農業,包括給幼兒園和學校的食堂供應食材;救助老品種運動;守護農地運動,設立農地救助公司,促進環境友好耕地轉變為“韓莎林農場”;募集和利用基金,包括生產安全基金和穩定價格基金,前者用來支援生產者因耕地受災而產生的部分經濟損失,后者用來消除因收成及市場波動產生的價格不穩定。

因為這樣的努力,2014年,韓莎林獲得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頒發的國際有機農業大獎,但是我覺得這些努力還不夠,氣候變化和資本市場的不穩定,目前已經造成了很多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在其中,中國的作用亦非常重要。

(本文據丁奎浩在第八屆中國社會生態農業大會的發言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久久精品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性爱一二三区 |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