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周寧縣紀委監察局日前通報了1起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禮門鄉政府退休干部陳受榮在職時冒領、截留群眾“造福工程搬遷戶補助款”共計1萬元,用于個人開支。周寧縣紀委日前給予陳受榮留黨察看一年處分,收繳違紀所得,截留補助款返還陳木某。對其涉嫌違法問題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2月1日 人民日報)
“小臣不廉,無以治民,則風俗必壞”。2016年貧困戶的脫貧標準是3000元左右,陳受榮并非不知道這樣的做法違反紀律規定,但他內心深處,并沒有把這真正當回事兒。可曾想過他抱著“僥幸心理”掙來的“外塊”是貧困戶人均3年的收入?鄉鎮干部作為脫貧攻堅的一線工作人員,是落實各項精準措施的中堅力量,其一言一行直接映射在人民群眾的眼中,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直接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如果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
先哲孔子有句名言:“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個執政規律:執政者的表率作用,是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樣,對下能產生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執行力。鄉鎮是許多優秀選調生、公務員的“第一站”,對于他們來說,鄉鎮領導干部帶頭都是最大的帶動力、貫徹力、執行力。“風成于上,俗形于下。”
腐敗沒有“軟著陸”,只有“硬手銬”。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曾表示,要規范領導干部離職或退休后從業行為,加強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反腐不分是否退休,不要以為退休就進入了保險箱。有人曾認為退休了,網開一面,過去的事既往不咎了,我見過一些屁股不干凈的人,有提前退休機會時,趕緊辦手續開溜,以為可以一了百了。隨著反腐進入深水區,退休早就不是有些人所想的“保險箱”,享有所謂“法外豁免的特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紀委的要求和部署,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采取有效措施,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當前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攻堅拔寨的關鍵期,脫貧攻堅、脫貧濟困,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黨員干部在脫貧的工作中要“走心”不要“僥幸”。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