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日前出爐,綿陽市安州區和平武縣榜上有名。而在今年初,北川入圍了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當前,綿陽市已有三個縣、市區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11月16日成都日報)
綿陽市人文歷史厚重、自然風光秀美、資源類型多樣,還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我國唯一科技城,成渝綿經濟圈中心城市,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盡管發展勢頭良好,綿陽旅游仍然存在著諸如區域發展不平衡、市場主體檔次偏低、客源半徑輻射不廣、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全域旅游”已經成為綿陽旅游業融合與創新的必由之路。
“全域旅游”能夠形成新的鄉村旅游產品,實現產出不變收入增加。旅游業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旅游業的產品特質是無邊際、無邊境的。把不同的產業、行業都納入旅游,就會構成一個新的旅游產品。比如在貴州銅仁通過“全域旅游”,形成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為代表的生態旅游體系;以彌樂佛教文化為代表的佛教文化體系;以溫泉養生為代表的休閑度假體系;以儺文化為代表的地域文化旅游體系;以木黃“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地為代表的紅色旅游體系。
“全域旅游”能夠是貧困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抓手。以平武縣為例,人口不足19萬,人口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普遍較低,不適合發展第二產業。而“全域旅游”對人員素質、技能要求的彈性較大,一方面可以吸納鄉村閑置勞動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引農民工和大學生回鄉創業。此外,還能夠最大程度保護生態平衡,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當然,旅游是服務人、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產業,要以人為本。不管是旅游+教育、旅游+交通,還是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新型養老等等。實質都是滿足人的需求,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這需要打破傳統的行政和社會管理體制,實現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協調和整體推進,建立整體規劃、統一協調、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發揮好政府主導與市場主體作用,讓“全域旅游”真正成為撬動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簡陽市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