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旅游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特色小鎮是鄉村游的具體化。其實,在特色小鎮成為熱門詞匯之前,周莊、烏鎮已經是典型的特色小鎮。
當特色小鎮成為各個地區爭相追逐的新目標,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眾人面前:特色小鎮如何有特色,如何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來自市場的認可?千篇一律不是特色。特色必須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特質,是有故事可以挖掘的表現形式。
當特色小鎮成為許多地方城市發展的新目標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特色小鎮可以參考借鑒,卻從來不能簡單復制。單從旅游產業的角度來看,簡單復制的旅游產品不具備生命力與競爭力,沒有一個有名的旅游景點是依靠復制成功的;而從地域特征來看,長三角文化與珠三角文化本身就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水乃至佛山特色小鎮的打造都不可能是簡單的學習搬抄,必須要有本身的文脈特征。
回歸到三水,嶺南水韻勝地的城市新定位,無疑符合與水有著不解之緣的三水。在這個大方向之下,三水如何去發展特色小鎮?從旅游文化產業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特色小鎮就是有故事的小鎮,故事能夠讓建筑更有內涵,讓游客愿意放慢腳步去感受去聆聽。
主題鮮明,是特色小鎮必備的特征。對于三水的七個鎮街而言,不要想著眉毛胡子一把抓,且不說精力不夠,太過繁雜的內容往往把最吸引人的故事淹沒了。畢其功于一役,好鋼用在刀刃上,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上頗為恰當。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依然需要整體的規劃引領。特色是在對比中感受出來的,這也就意味著,各個鎮街要有各自的規劃定位,但這不意味著各自為政,最后反而各自雷同沒有亮點。通過上級政府層面的統一規劃、風格定位,可以讓各個特色小鎮錯位發展,別具一格。
特色小鎮要吸引游客,我覺得首要條件是生態環境要好。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吸引游客到來。因為讓游客選擇來一個地方的,除了有詩、有酒、有故事之外,還得有山、有水、有清新空氣。可喜的是,三水擁有著天然的稟賦。
在天然稟賦的加持下,如何有故事有特色?三水有著眾多的古村、古廟,這些都有著鮮明的嶺南特色。在打造特色小鎮的過程中,如何將這些資源盤活無疑是成功的關鍵。廣州大學城的嶺南印象城就是還原了解放前的嶺南村鎮,獲得市場的認可。對于三水而言,保護與開發如何協調頗為重要。如果只是單純的保留原有模樣,可能就與現代的生活習慣不相適應。因而,我覺得,這既需要追求外表的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也需要在住宿方面結合現代宜居設施,同時還需要設置更多的體驗項目,能夠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文化歷史印記。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三水積淀了什么樣的歷史底蘊,有哪些標志性的地標建筑,這些都是特色小鎮值得包裝的特色所在。三江匯流,是三水名字的由來。珠三角在漫長的歷史中都有著繁華的水運經濟,因而水文化無疑是值得打造的一大特色,水船、水上體育休閑等體驗設施,將能夠讓游客有更多參與感。
三水海關剛剛入圍了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地標評選30強。百年海關、百年郵局、百年鐵路,三水河口的老城區無疑是水運繁華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印記。如今,隨著城市的變遷,河口老城區正慢慢淡出公眾的視野,建筑物也慢慢斑駁陳舊,但正是這種歷史的滄桑感恰恰可以喚起很多人的感慨。對于來此游玩的游客而言,這些滄桑的老建筑背后有怎樣的故事,能不能向他們講好這些故事,這既考驗智慧,也是值得把握的機遇。
打造特色小鎮,除了讓本土市民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之外,應該如何吸引游客?從游客定位來看,三水主要的目標群體是廣佛游客。倘若特色小鎮能夠讓廣佛游客在對比中感受差異,在參與中體驗文化,相信會有更多的廣佛市民愿意選擇來到三水度過周末假期。算一筆經濟賬,倘若三水能夠吸引了廣州市民一年來個三四次,這就是巨大的市場空間,特色小鎮的生命力才真正顯現出來。
作者系廣東財經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副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