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小勇等:科學合理調控蔬菜價格

[ 作者:肖小勇?李崇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31 錄入:王惠敏 ]

我國是蔬菜生產和消費大國,蔬菜在我國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來蔬菜價格暴漲暴跌現象突出。蔬菜價格異常波動給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也引起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中央及各部委為保障蔬菜供給、穩定蔬菜價格而制定實施了諸多調控政策,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十分明顯:保供給、促流通、穩價格。在此背景下,為了科學合理地調控蔬菜價格,有必要探討我國蔬菜價格存在問題及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我國蔬菜價格存在的問題

近30年來我國蔬菜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蔬菜總面積由1978年的3331×103公頃增長至2013年的20899×103公頃,增幅約527.4%,年均增長7.3%。蔬菜是除糧食作物外的國內第二大農作物,且蔬菜播種面積占我國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蔬菜生產逐漸向優勢區域集中,蔬菜流通體系漸趨完善,蔬菜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蔬菜出口迅速增長。

我國蔬菜價格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蔬菜價格波動頻繁且劇烈。蔬菜價格頻繁劇烈的波動將會導致一系列負面影響:一是增加蔬菜生產者的市場風險。二是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三是危害宏觀經濟穩定。蔬菜價格上漲已成為推高國內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蔬菜價格暴漲暴跌將對宏觀經濟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二)蔬菜生產者難以從價格上漲中獲利。1998-2013年蔬菜生產者的利潤在0.38元/kg-0.74元/kg之間變化,平均利潤約0.5元/kg。1998-2013年蔬菜生產價增長了126%,蔬菜成本增長了153%,而蔬菜生產凈利潤僅增長97%,由此可知,我國蔬菜生產價和蔬菜生產成本呈同步上升,但我國蔬菜生產者的利潤并沒有隨著蔬菜生產價的上漲而上升。難以從蔬菜價格上漲中獲利的現象將影響蔬菜生產者增收致富,將降低蔬菜生產者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不利于蔬菜產業發展。

(三)蔬菜產銷差價拉大,出現“兩頭跳,中間笑”現象。蔬菜產銷價差擴大一方面反映蔬菜生產者賣菜難,另一方面反映蔬菜消費者買菜貴。蔬菜產銷價差擴大挫傷了蔬菜種植者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城鎮居民的生活成本,成為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引起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蔬菜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1.異常天氣加劇蔬菜價格波動。2.近郊菜地減少增加了蔬菜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3、信息不對稱加劇蔬菜供需的時空不均衡。信息不對稱至少有如下危害:一是導致“盲目種植”、“跟風種植”。二是導致同一種蔬菜價格在不同區域的“貴賤兩重天”。蔬菜從業人員的信息不充分使得不同區域的蔬菜供需矛盾不能及時調和。

(二)蔬菜生產者難以分享價格上漲收益的原因。1.蔬菜生產成本上升擠壓蔬菜生產者利潤空間。2.蔬菜生產者在蔬菜交易過程中沒有定價權。相較于信息渠道廣、市場力量強大的蔬菜經銷商,蔬菜生產者較為分散和單一。單個蔬菜生產者具有信息不對稱、實力弱小、標準化程度低等缺陷,導致蔬菜生產者在蔬菜收購市場上談判能力弱、缺乏定價權。3.蔬菜產能過剩損害蔬菜生產者的利益。

(三)蔬菜產銷價差拉大的原因。1.蔬菜產銷分離和蔬菜跨區流通導致流通成本上升。我國蔬菜生產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一方面緩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導致蔬菜產銷分離和蔬菜跨區流通。蔬菜產銷分離客觀上增加了蔬菜的運輸距離,導致流通成本上升,進而助推了蔬菜價格的上漲。2.傳統流通模式下中間流通環節過多,導致流通成本上升。

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職能,穩定蔬菜價格。1.加強蔬菜主產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蔬菜生產的抗災減災能力。加強以水利設施和溫室、大棚為重點的菜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建設路面硬化的田間主干道和支道,配備生產用電設施。加強水源及配套渠道工程建設,提高灌排能力。逐步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災能力強的高產穩產蔬菜生產基地,切實提高蔬菜綜合生產能力。2.加大城郊蔬菜基地保護力度,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城郊蔬菜基地是穩定城市蔬菜價格的“壓艙石”。應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立高標準的蔬菜基地。另外,應大力發展設施蔬菜。3.建立蔬菜市場價格信息平臺,加強蔬菜價格的監測預警。建立覆蓋全國各地區的蔬菜產銷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規范信息采集標準,健全信息交流發布機制,加強采集點、信息通道、網絡中心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定期收集并發布蔬菜生產、供求、質量、價格等信息。讓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減少“盲目種植”、“跟風種植”等現象,促使蔬菜市場供需趨于均衡。加強對蔬菜價格的監測預警力度,及時、準確地獲取蔬菜監測數據,認真分析蔬菜市場動態,準確把握蔬菜市場價格形勢,引導蔬菜種植戶理性種植,也為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穩定市場價格提供參考依據。

(二)降低蔬菜生產成本,提高蔬菜種植者獲利能力。1.運用科技力量降低蔬菜生產成本。一是增加對蔬菜科研的投入。加快節能、高效、實用栽培技術研究和耐弱光、耐低溫、抗逆性強、高產優質蔬菜新品種培育。積極開展設施蔬菜、貯藏保鮮、加工等相關技術研究。二是培養新型農民。加強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菜農科技素質和技術到田率。三是提高蔬菜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大力開發和推廣蔬菜機械化播種、耕作和采收設備,溫室和大棚機械化作業設備,產前種子加工及包衣、種苗集約工廠化生產、幼苗機械化嫁接設備,蔬菜產品采后商品化流水線處理設備、冷藏貯運設施和精深加工設備,著力提升蔬菜產業的技術裝備條件。2.提高蔬菜生產者在蔬菜交易過程中的定價權。一是提高蔬菜種植者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等集體經營組織,把蔬菜生產者集中起來,提高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讓蔬菜專業合作社等集體組織代表農戶去談判。二是提高蔬菜種植者的綜合素質。比如提高蔬菜儲存能力和直銷配送能力,提高蔬菜種植者的信息獲取能力和品牌創制能力等。3.調控蔬菜生產規模和蔬菜產業結構。根據居民膳食結構和營養需求調控蔬菜產業結構,發展優質蔬菜品種,發展蔬菜深加工,增加蔬菜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蔬菜產業由數量增長轉向質量增長。另外,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也是降低由蔬菜產能過剩導致的負面影響的重要途徑。

(三)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縮小產銷價差。1.重視銷地蔬菜的本地化生產。蔬菜產銷分離、跨區流通是蔬菜產銷價差拉大的重要原因,未來應適當增加銷地蔬菜生產規模,穩定銷地蔬菜自給能力,緩解蔬菜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在大城市郊區建設蔬菜生產基地,可種植生長周期短、保鮮期短的葉菜等生鮮蔬菜。在農用土地資源不足的城市可著力在鄰近地區建設生產基地。可將周邊省市蔬菜合作基地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指標。2.創新流通模式,推進產銷銜接,減少中間環節。積極推行“農超對接”、“農批零對接”、“農批批零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鼓勵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等流通企業,學校、酒店、大企業等最終用戶與蔬菜主產區的農業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減少蔬菜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10月2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v欧美v日韩v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