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紀委監察廳下發通知,決定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違規收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2016年08月24日08:50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人情世故、收送禮金,本是民間禮尚往來的常態,也沒有什么危害可言。一但發生在廣大領導干部手上,情況就微妙得多。干部也有人之常情,親朋好久,只要把握好度,在當地風土人情上范圍內,還是允許的,若是以此為名,收送金額超過正常范圍的,也是要按照違紀、不正之風來處理;倘若金額巨大,且收送禮又非親朋好友關系,是用來“感情投資”的,可能就要攤上行賄受賄罪了。
開展收送禮金的專項整治活動,還是以警示教育為先,如觀看警示教育片、進行規定解讀、發送廉政短信等方式。加以引導黨員、干部深刻認識違規收送禮金問題的危害,堅決拒收不送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或者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金,筑牢自律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才能讓黨員、干部凝神聚氣,排除諸多工作上的干擾和困擾,這種做法也是在提醒干部,為保護干部提供思想警戒的防護。
作為特殊群體的黨員、干部,要嚴格遵守法律制度,忠誠于黨,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并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任何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都要堅決拒絕,更不能以此謀取私利,在法律和道德的問題上,形成廉潔自律的共識。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黨員、干部對突如其來的大額禮金就會不知所措,常常也會走錯門道。所以,開展整治活動,黨員、干部作出廉政承諾,實名登記上交禮金,并在在民主生活會積極宣傳和存檔備查,目的還是為了保證黨員、干部廉潔從政,保護的自身安全。
在這么一個重重保護的關口下,依然有“個例”要沖破防護欄,打開自己的斂財胃口、心里缺口,一而再再而三的頂風違紀、放棄如實交代、改過自新的機會,繼續違規收送禮金,慢慢地就剎不住車,收不住手,最后也只能成為公開通報、形成警示震懾典型案件的對象。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農業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