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協調發展理念,“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但是,目前甘肅城鄉一體化總體水平不高,實現程度低,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經濟落后,城鎮化水平低;二元強度高,城鄉產業發展不協調;農民收入水平低,城鄉收入差距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與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差距持續拉大;城鄉制度分割,城鄉資源不能自由流動,城鄉生產要素不能平等交換,城鄉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不能均衡配置等。因此,應采取如下措施予以應對。
經濟發展為先導。經濟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基礎,也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推動性因素。因此,一是要以經濟發展為先導,進一步強化經濟支撐,逐步推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二是需要中央政府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來縮小甘肅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差距。
新型城鎮化為核心。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路徑。一方面,城鄉二元結構轉變的重要標志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逐漸消減,只有在就業比重與人口比重發生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農村勞動力轉移才算是徹底的,才能縮小城市與農村、農業與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的差距。另一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提高區域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差距。而要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設法減少農村人口。要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部分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使實際農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規模增加,有利于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和農村綜合經濟效益增加,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因此,一是要重視人的城鎮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重視城鎮規劃設計,調整城鄉產業結構,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提高城鎮綜合管理水平;二是不僅要發展大中小城市,繁榮城市經濟,完善城市功能,吸納更多的農業剩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還要發展小城鎮,積極引導農業剩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現有城鎮,特別是縣城和建制鎮就近就地轉移。
農業現代化為前提。以農業現代化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有效途徑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消除城鄉差別的前提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路徑。實現農業現代化,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動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新型農民培育促進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因此,一要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二要建設突出甘肅地域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三要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四要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走集約化道路;五要積極傳輸現代農業先進經驗。
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根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龐大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之策,也是城市工商資本下鄉的前提條件。因此,未來要在促進社會公平、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保持財政可持續、為經濟長遠發展夯實基礎的原則下,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財政體制。增加農村的公共財政支出,加強農村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建設。二是實現城鄉教育從二元到一元的轉變。通過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增強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完善教學設施,縮小直至消除城鄉教育差距。三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合理配置城鄉公共醫療衛生技術、人才、設備、信息等要素,形成城鄉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醫療保障廣泛融合的新格局,使城鄉居民都能平等分享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四是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對城鄉社會保障的優化設計、實施和管理,使城鄉居民都能平等享受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福利保障。
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加強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開拓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環節。如果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不僅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還嚴重影響農業、農村的長遠發展。因此,一要加快農民急需的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公路建設,農村水利建設,能源建設。發展農村沼氣、秸稈發電、太陽能、風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完善農村電網改造和建設。發展農村郵政與電信,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二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收入投入的基礎上,固定資產切實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三要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強化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
制度創新為關鍵。制度創新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共同發展。這就需要破除阻礙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制度壁壘,通過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激發城鄉共同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是改革城鄉分治的戶籍制度,將戶籍與附著在戶籍上的特殊權利分離。二是改革土地制度,讓農民真正擁有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可以通過土地出租、抵押、互換獲得應有的收益。三是改革二元就業制度,讓農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就業選擇權。四是改革二元社會管理制度,為實現城鄉一體化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五是改革二元行政管理制度,逐步增強城市的輻射影響能力和農村的自我發展能力。
生態文明建設為保障。以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切實加強空氣、水體污染治理,加強對城鄉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城鄉噪音污染治理。進一步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和農業生態建設。
作者單位: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每日甘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