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見到阮儀三先生之前。“古城衛士”,“刀下留城救平遙”,“要拆,就從我身上軋過去”……我一邊做著采訪準備工作,一邊依舊在心中思考著這些附加在老先生身上的標簽、故事以及話語,這不就是金庸筆下的“俠之大者”,而這份一生的堅持與勇氣時刻令人肅然起敬。這次有機會采訪阮儀三先生,源于深圳一座500年的古村落正面臨拆遷,一批長期關注深圳城市的專家、學者與規劃師發起了“湖貝古村120城市公共計劃”,并邀請到阮儀三先生。
7月3日下午,有方空間,“對話湖貝”論壇
7月3日正午,我們終于得見阮儀三先生真容,這位耄耋老者的精氣神甚至令在場的年輕人自愧不如,在湖貝古村考察一上午,老先生身上兀自透著興奮勁,話語間目光始終炯炯有神,在他看來,湖貝村在中國范圍內都是一塊寶,是深圳不可多得的財富,老先生笑稱這塊寶已讓自己“得意忘形”。
有方:你剛看完湖貝古村,比起你此前保護規劃的其他古鎮、古村落,湖貝村最大的價值在哪里,尤其是在深圳這樣的城市背景下?
阮儀三:我看到湖貝村以后,很震驚,像深圳這樣現代化的、平地上興建起的城市居然還留存著這么一個古老的、被人們遺忘的城中村,而這個城中村不是破爛、大雜燴,不是貧民居住區,而是一個原生態的、老廣東的小農村,它還保留著老廣東人、土著居民,原生態的生活狀態,很多村民還過著過去的生活,房子門頭上還有新貼上去的“福”字、門神,這個東西現在看到得非常少了,他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安詳,非常有地方特色。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節日(編者注:7月3日,農歷五月廿九,上半年最后一天,有燒香習俗),家家戶戶都燒香敬神,村口香火旺盛。
湖貝村就是深圳的“鄉愁”
最近這幾年,我也看過廣東不少小村莊,上個月,我去羅浮山下的一個叫羅浮村的老村莊。他們的老村都在,很完整,祖廟、祖祠都在,但是空了,我去看的時候,他們當地的書記專門趕回來幫我介紹,“我們老祖宗在這里,這里很好,我們要保護”,我說對啊,很不錯啊,是要保護。但那個村莊已經沒生命了,死亡了。但是,它還是一種完整的聚落,這種東西,以后可以成為很好的旅游資源。
羅浮村不具有生命力,而湖貝村是活生生的、現在不可多得的村鎮,我覺得是深圳的一塊寶,如果有人說這不是寶,那都是糊涂蛋。在中國的范圍里,這塊寶也不可多得,我看他的建筑,大多數房子都是明初清末的東西,都大概有一兩百年的歷史,房子門頭的裝飾,基本上保存完整,好好修一修,可以恢復原來的樣子,無論是彩塑、花紋,都是地方特色。事實上當地的居民很敬神,家家戶戶門前都有插香的香斗,說明當地人很有信仰,有信仰的人,他活得是很有意思的。湖貝村人的信仰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而且這種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在他們那里還在滋長、繁榮、興旺。在湖貝村,我們可以獲得歷史的記憶和標本,而我們這一代人,包括很多年輕人,看不到這些并且不太理解。
習近平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我們說“留住鄉愁”,首先就要把“鄉”留住,把這些房子留住,把房子里的人以及他們生活的原型留住,這個是我們現在太少的東西。所以這是深圳的一塊瑰寶,誰發現了,誰就有功勞,誰把他拆掉了,誰就是大混帳!這么好的東西你把他拆掉,拆掉以后,再也沒有了,歷史就隔斷了,這里留存著土著居民完整的歷史和生活的原型。那么,把它留下來干什么?留下來就有辦法,可以作為一個獲得歷史的一種博物館,一種民生、民居的博物館,能夠讓人們很好地了解過去一些活生生的歷史狀態。湖貝村的存留,是對原生態生活的一種敘述,它是能夠形成歷史生活的古代生活樣本。這種東西我們現在很難找到了,我們要珍惜,假如在現在的建設中,我們把這里全部拆光,開發商、政府部門,把它全部銷毀,很可能我們以后就是歷史的罪人,我們絕對不要去做這種蠢事,讓后人罵。
湖貝村阮儀三考察現場
今天我去現場,雖然天很熱,我看得“得意忘形”:得什么“意”,得湖貝之意;忘什么“形”,忘掉我這個老頭子的形,心思又回到年輕時候。湖貝村現狀是:居住太擁擠,生活條件太差,沒有很好的上下水設備,沒有很好的消防設施以及衛生設備。假如我們很好地改善這些狀況,改善村民的生活,這里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活生生的櫥窗,這種櫥窗讓人們可以找回記憶、歷史、民俗,甚至現代人和古代人的差距和狀態,人們也可以到那里很好地研究。我到好幾戶人家里去看,我要了解房屋結構,可惜它現在裝修都看不清楚,但從外表判斷,屋架、屋頂都是老式的。這就是個寶,現在這種狀態的建造方式,已經沒有了。這就是很好的建筑博物館、歷史博物館。這里房屋的構架,建得很好的,可以抵御自然災害,這一點,是我們現代人想象不到的。現代人造房子太簡單化了,鋼筋混凝土,加個鋼筋,混凝土一澆就起來了;而過去的人造房子,先打實基礎,然后磚墻砌上去,上面架木屋架,這套體系是防震的。
湖貝村就是深圳具體的歷史遺產,就是深圳的“鄉愁”、深圳重要的文化財富。這種財富是無形的,你不能拿錢去計算,當然這塊地是很值錢,拆掉以后建高樓,可以創造巨大的利潤,那個錢你算得出來,而留下湖貝村,這是你無法計算的,它是無價之寶,深圳找得出第二塊嗎?廣東能找出第二塊嗎?我要發動我能號召的力量去抵制這些淺薄的人們,他們認為房子底下的地值錢,房子不值錢,房子里的人也不值錢,我說,你們錯了,我們今天就是要一起撿起這塊被遺忘了的精粹,讓它發出新的光輝。
有方:那么,在具體的保護中,除了來自開發商,阻力還可能來自于哪些方面?以及未來湖貝村的發展方向會變成一種旅游資源么?
阮儀三:還是要看你怎么去做。我保下來的江南水鄉,前面六鎮,后面六鎮,現在其中8個成為世界遺產。我1980年搶救平遙,1985年搶救周莊,之后,同里、烏鎮、甪直、南潯、西塘、麗江,申報世界遺產都是我做的,現在這些是世界之寶,世界珍貴的遺產。當時沒人認為這些是寶貝,沒人認識到它重要的價值。因為我比較早地接受了歐洲歷史城市保護的先進思想,我堅持用規劃的手段合理規劃,不能在建設城市的時候拆掉舊房建新房,反而要保護舊房、另建新房,要留存著這些重要的歷史遺產,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時,它們就成了無價之寶。而且老百姓也能從中得到實惠,現在的周莊就很富,烏鎮也很富,烏鎮現在每年的旅游收入、人均產值全國最高,比黃山、泰山、九寨溝、張家界等等地方都要高。它靠的什么?就靠的那些小平房,人家看中的就是你小橋流水人家,因為這個景色,在世界范圍內,都可謂極其漂亮精彩。
人與房子的互動就是我們要保護的民俗風情
相對而言,湖貝村就是小房子、破房子,人們的居住區,但是它的形態具有非常深厚的地方鄉情、地方特色、地方的民俗文化留存。這種民俗文化的留存,在現代文化中已經消亡、死掉了。我們今天去看的很清楚,人人都在燒香。現在我們在高樓大廈里怎么燒香?我們最多為了改善空氣而點香;而他們燒香是因為虔誠,我們看到,兩個中年婦女,一燒香一磕頭,這完全是一種信仰。
湖貝村村民燒香拜佛
這個信仰是什么?跟人所處的環境有關系,他們覺得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在這里,菩薩在這里,天、地、父母、雙親,我看到你們廣東還有“天、地、君、親、師”,敬天、畏地、忠君、愛國、敬重雙親、尊重知識,天和地怎么表現出來,都是神靈——天神、地神、財神爺、地藏菩薩,還有各種各樣的神靈,在他們的心中,是有信仰的。信仰有一種神靈,保護著他,然后呵護著他們,然后助長他們能夠取得更多的社會財富。這種人肯定不是富翁,但他日子肯定過的比較富態、祥和、具有希望,他有希望才去敬神。
那么,這種房子里面,怎么會產生這種生活習俗?是由于他們所處的這種生活環境,由于這種門對門、街對街的生活環境形成了這種生活狀態,所以要把這些房子留住,把他們生活的環境留住,把人留住,把他們生活的原型留住。同時,我們應該努力改善村民的必要生活設施,要想辦法避免發生火災。我們看到這里的村民還是住得很擁擠,烏鎮、同里、周莊也是這樣,原來都是一家一戶的,后來都增加了,再加上二房東、三房東,房子出租、出讓,我們要疏解他們老家的人口,一疏解掉,原來的房子里,兩戶人家變一家;原來的房子里,四戶人家20個人,我們疏解到5個人,5個人的日子就好過了。這個是我們要做的工作。這些房子形成的形態以及其中居住的人在房子里進行的種種互動,就形成了一種地方的、民俗的風情,我們要保護這種風情。
為什么我們今天跑過去,大家都用手機到處拍來拍去?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很有特點,很有看頭,很有文化的內涵。這是很重要的內容,這些內容跟我們現代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正是這種差距,才是我們熱衷的地方。這個就是價值。什么價值?文化價值!什么資源?歷史資源!歷史的資源留存的文化價值,就表現在人的這種互動的狀態上。這種互動的狀態依附在物質的形態上,所以房子、街巷留住,環境、條件加以改善,人繼續生活在其中,讓它的互動繼續延續下去,我們就留住了歷史,留住了城市的記憶,也就留住了我們的“鄉愁”。所以說,深圳的“鄉愁”在哪里,可能就在湖貝村。不是金融大廈,大體育館,是這一方的居民。有的人到那里也是無動于衷,看到這些房子就想拆掉蓋高房,這些人就是冷血動物,沒感情,對中華民族沒感情,這些人對我們的家鄉沒感情。既然缺少這個東西,我就要補上這門課。
有方:現在國內古鎮旅游特別熱,每到節假日,游人如織。這是不是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國人文化性的缺失,以及文化斷層帶來的憂慮?你覺得對于古鎮的保護和開發未來會呈現怎樣的方向,以促進文化性的延續?
阮儀三:我做古鎮保護34年,實際上有三個階段。
江南古鎮200選10,觀光階段商業泛濫
第一個階段,大家不知道要保護,那就提高大家的認識,要保護,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保護,挑好的、精彩的。以江南水鄉地區為例,我調查過,有近200個歷史古鎮,最后我們保了10個,我們是挑有特點的。我做的江南水鄉,每個水鄉都有各自的特點。有學生曾經問我:阮老師,你這個江南水鄉都是“小橋流水人家”,都差不多嘛。我說,是你不會看,你缺乏文化,老師來教你:周莊都是水巷,“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河兩旁沒有路,路在房子背后,過去都是以舟來通行的,坐船的。這些江南水鄉,日本鬼子都沒有進去過,為什么不進去,他把橋一炸掉,日本大機船根本進不去。水巷就是水鄉的命脈,水巷是可以通到家家戶戶門口,周莊有個張廳,人家說“船從家中過,貨從家中進”,比較安全可靠,小姐們不要拋頭露面,從后門口進去,一下就到船塢里去了。
烏鎮,它那個陸地小,河寬,河上就可以造房子,打上樁,鋪上板,就可以造房子,“家家盡枕河”,枕河而眠,臥床聽水聲,這個是烏鎮的特點;你到西塘看,整個西塘全是廊子連起來的,1800公尺的廊子把整個古鎮全包圍起來了,為什么全會有廊子,因為他們都開酒店,紹興喝黃酒,西塘家家釀酒、賣酒。在紹興吃酒都站著喝的,不是坐下來喝的,而是喝兩杯酒就走了,養個精神、解個渴,是這樣的。因此為了方便,就搭個檐出來,我家搭檐,你家搭檐,家家搭檐連成一片,那整個鎮子都被廊子圍起來了。
同樣有廊子、有廊房的,就是南潯,因為南潯富,南潯賣綢子的,不是賣絲的,烏鎮賣絲,原先絲的價錢便宜些,南潯賣綢,制綢,就出了很多大富翁,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稱。“四象”,就是四個大富翁,都是富可敵國,千萬兩以上。孫中山,辛亥革命打武漢,武昌起義沒有槍。張靜江說,我給,你要多少槍。2000支槍。行,2200支,他從英國買來,然后辛亥革命就成功了,他也成為民國第一屆財政部長。就是這么有錢,所以,廊子都有券,“券廊”,彎彎的河流,彎彎的廊子,彎彎的橋,倒影在水里,哎呀,簡直漂亮極了。
每個鎮都有每個鎮的特點,你會看,你就流連忘返,你不會看,“小橋流水人家”一走而過。過去每個鎮都有它特色的產品,烏鎮就是產繭、西塘產老酒、周莊做木器、朱家角產油和布,各有特點,就應該把這些特色都留存下來,不能僅僅是觀光型的,老百姓看到游客來了,就想賣點東西、開點店,家家戶戶都開店,所以,整個的江南水鄉這一帶,全部都開店,商業大泛濫、旅游大泛濫,這些都是初階的、觀光性的。
休閑發展文化內容,體驗重視原生態
到了第二階段,烏鎮出現了。烏鎮的領路人陳向宏逐漸發覺它的重要文化特點,烏鎮有茅盾的故居,現在是茅盾紀念館,然后他就想辦法把這套文化的東西發展起來,每年的茅盾文學獎這里頒布,之后,他又舉辦了很多文化沙龍,開了很多文化的圖書館,加入了很多文化的內容,同時他也開了很多高檔酒店,請外國大廚入駐。他就逐漸把觀光進展到了休閑,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在這召開,一年就開20幾次國際會議,這就從觀光階段到了休閑階段。
第三階段,就是我們上海的新場古鎮。他就放棄賣門票了,不賣門票,家家戶戶都是原生態的居民,你把原來的生活狀態很好的表現出來,大家就研究你的原生態。家里也可以開很多很好的民宿,要求都是三星級以上的,來了客人,被子肯定要換,根據你的需要我可以幫你燒農家菜,因此新場古鎮就是體驗型的。
第一階段觀光型,第二階段休閑型,第三階段到了體驗型,到了體驗型以后,把三點結合起來,都可以成為大城市后方的重要基地,作為大城市疏解人口、豐富旅游的重要場所,這個是江南水鄉將來可以致力發展的方向。
湖貝村就可以是第三種旅行,也可以把第二種、第三種旅行結合起來,讓大家來體驗你這里民居的生活,看看你這種很重要的習俗,這種東西現在看不到了。我們要是深入去研究的話,會發現,門神是不一樣的,張飛、關公,我之前還沒看到過,另一邊也有尉遲恭和秦瓊。他這種演繹的過程,都是歷史的過程,都有很多歷史文化可以講。
湖貝村張公祠現狀
我們看他的祠堂,是張家的幾個祖先,張良,張九齡,等等,他這里面都有很多文化的內涵,我們去發掘、去提高、去引申,都是文化很好的看點。這種文化的看點,靠我們去發掘,靠我們去把它發揚出來。我們說簡單地燒兩柱香,反映了他們的一種信仰,你要把他的內容擴展開來,比如,今天看到的那個八卦,有先天八卦,也有后天八卦,它干什么的?先天八卦它就一般性的,就是逢兇化吉,他肯定家里遭遇到什么事情,家里小孩生病了,或者老人過世了,他覺得風水不好,要貼個八卦辟邪;后天八卦,就根據他的需要,他就避掉。這些現象都有很深奧的內容,同時又很淺顯。又深奧又淺顯,淺顯就是說避兇救急;深奧的,就是八卦里面傳遞了很多人文的信息在里面,是對我們古老文化的一種認真傳承。再比如他們門頭上的裝飾,我就會看,是西洋與傳統的結合,西洋的卷草和我們的“福祿壽禧”、麒麟、吉祥連在一起。估計在湖貝村,民國時代很多外來文化已經進來了,所以這個墻頭上的花紋都是卷草的,那是西洋的,但是他們門頭上的花紋又是麒麟送子,那我們就可以很好地把這些吸附出來,都是很好的內容。對今后旅游來講,也是很好的旅游資源,光這些門頭,導游小姐領一路就能講很多很多故事。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我們重要的、豐富的旅游資源,而又蘊藏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我們可以很好地發掘、運用它,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我呼吁地方政府銘記一點,絕對不要去拆掉,誰拆,誰就給我們地方民俗帶來災難,這種災難不是天災,是人災,我們既然曉得了,我們就把它留下來,怎么能留得好?好好研究,好好發掘,我們做出獨一無二的好東西出來,我相信深圳能做出好東西來,因為深圳是在近代發展中是比較有文化的城市,在近代文化當中是不錯的,那么對待傳統文化也應該很好地拿出本事來。聽說我們這里搞了很多沙龍性質的活動,出了很多實際的方案。一定要拿出好的方案來,把這里打造成發出奇光異彩、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文化亮點,這是我的期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有方空間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