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產力多層有限責任制,共享經濟模式的運營機制和文化體系,市場邏輯的市場化運用,缺一不可。
九派新聞:關于文化,給您一個普通的村實踐,你會怎么做?做什么?
李永生:一個村不行,至少是一個鄉鎮,哪怕是最落后的鄉鎮。
九派新聞:我們建議是村,鄉鎮幾乎不太可能。一個小崗村就掀起了家庭聯產承包,不能小看一個村作為抓手的力量。?
李永生:華西村小崗村,大邱莊的那種例子不是我要的。
九派新聞:你選擇村子的標準或要求是什么?
李永生:首先需要一個有情懷的領頭人,這個領頭人,不一定是一把手,但一定是,鄉紳級的人物。這個人,未必一定在村子里,他可能是這個村子的在外成功的人士。
為什么要找這樣的一個人呢,是基于兩方面原因:
第一,它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去和當地的一些資源;
第二,他和市場的對接能力,會很強。
有了這個人,我們再用一套共享經濟的運營機制,去幫他組建團隊。
九派新聞:組建一個什么樣的團隊?
李永生:能夠進入核心團隊的人,有3個標準:
第一,他有自己的產業;
第二,他有強烈的市場需求;
第三,他有服務于村民的意愿。
接下來,我們會根據核心團隊成員的產業,設定不同的項目,根據不同的項目,設定不同的運營主體,也就是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項目,就是這個圖的經緯線中的經線。
九派新聞:村里有這樣的人才的話,肯定能行。但是太少了。
李永生:這種人才其實并不難找,即使找不到,只要有了第一個人,其他的人我們就會進行培訓,這就是安農學落地的一個基礎。
記住,人是靠不住的,所謂的團隊,一定是在某種合理的規則之下,簡歷互助共贏聯合體。
核心團隊有了,要做的項目有了,運營的主體有了,如果沒有,我們還可以重新申請,也就是注冊公司,或者合作社。
在農村,能做的項目除了農業生產之外,還有鄉村民宿,也就是鄉村旅游,還有一些養生養老,農產品初加工深加工,還有一些文化教育類的。甚至可以包括殯葬業,也就是,為城里人提供墓地。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也就是,我們要對市場有一個考量,那就是市場相信話語權,產品太單一的話,市場話語權會太小。
有了人的聚合,有了產業的組合,接下來就需要,資源的融合。農村的資源,除了人力,還有土地,還有一些自然條件,還有農民自有產業的一些基礎,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按照不同生產力來分類。
我們再來看這張圖的緯線,橫線就是緯線,代表不同生產力。分為決策層、運營主體、投資人、人力資源、物力資源。最上層是決策層,最下層是物力資源。決策層就是核心團隊,每一個項目,有不同的執行團隊。因為大家身處一個鄉村,物力資源,各個項目基本是可以共通的。決策層是共享的,物力資源是共享的。每一個人,在這個圖形當中,都可以占最少3個點。盡最大可能,避免形成一個烏合之眾的狀態。所謂的烏合之眾,就是利益單極化。上面這些說的是一個鄉村的內生系統。
下面再說一下外融系統。也就是有了這種生產力的組合,就會形成產品組合,還有產業組合,我們就要進行一個市場融合,展開市場融合機制。這里可以強調一下,一村一品,傳統意義上的一村一品,僅僅是一種產品。我們經過這樣的一種組合之后,我們再回頭看一下我們的產品,是以鄉村的整體資源,打造了一個,可以和集團客戶對接的產品。而且,農村是一個工業品,和一些日用消費品的天然的市場。也就是說,我們的凝聚力強大了,擴張力一定是成正比的。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金融工具。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就是現在我們要把,所有的生產力,也就是各種資源,把它資本化,把金融的邏輯,運用到鄉村建設中,運用到市場融合中,運用到資源整合中。所謂綜合國力,實際上是各種資源的整合力,就是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技術工藝水平,不斷優化管理模式,逐漸匹配資本融通環境,不斷完善市場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文化力,而不是隨時打響價格戰,也不是殘酷壓榨和扭曲本國勞動者的血汗與尊嚴,更不能靠傷害環境和人類健康來謀求發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