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經濟學用客觀的社會復雜人代替西方經濟學的經濟理性人假設作為研究經濟理論的基礎,并以此為基礎對西方經濟學中多個基礎理論進行了再研究,對個人利益最大化規律、需求定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等規律進行了重新定義,對負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反壟斷理論進行了重新論述,并第一次從理論上論證市場經濟為什么有效。本文將介紹共贏經濟學對需求定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負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等理論創新。
一、對需求定律的創新
需求定律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反向變動的關系,即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多;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這個定律是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經濟理論之一,然而這個西方經濟學基本定律卻沒有得到經濟學界的廣泛認可。反對者認為對于需求定律,不僅僅是“吉芬物品”一種“例外”,還有炫耀性商品、投機性商品兩種 “例外”。既然是客觀規律就不應該存在任何例外,因此現在西方經濟學關于需求定律描述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共贏經濟學通過對需求規律再研究,對需求規律進行了重新定義:商品和服務市場需求量與其效用正相關,高檔商品市場需求與人們收入正相關,低檔商品與人們收入負相關,投資品需求量與其價格變化沒有確定的相關性,高檔消費品的需求與商品價格負相關,低檔消費品德需求與商品價格正相關,中檔消費品的需求量與商品價格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共贏經濟學重新定義的需求規律,就不存在任何反例,從而上升為普遍適用的真理。這樣指導指導制定國家政策才不會犯錯誤。筆者還根據共贏經濟學研究出來的需求規律提出了取消出口退稅反而還會增加中國商品的出口數量和出口額的論斷。
二、對外部性理論的創新
1、共贏經濟學對外部性理論的創新
庇古和科斯隊關于外部性理論各自存在現實中無法應用或者應用效果差的缺陷。科斯理論的前提是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事實上,像環境資源這樣的公共物品產權往往難以界定或者界定成本很高,從而使得自愿協商失去前提。自愿協商是否可行還取決于交易費用的大小,如果交易費用高于社會凈收益,那么,自愿協商就失去意義。所以科斯理論也有大量的外部性問題無法解決。庇古稅依靠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解決外部性問題,但是社會福利函數是一個動態的存在,任何人無法完全準確定性這個函數。所以庇古稅現實中根本就不好使用,盡管多少能夠控制一些負外部性問題,但是帶來了大量的腐敗和財政資金浪費。
面對負外部性問題,共贏經濟學提出首先運用科斯定理,讓市場解決負外部性問題,市場解決不了問題,必須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解決。但是按照庇古理論,我們必須知道社會福利函數,但是社會福利函數確實客觀存在,任何人又無法確定這個函數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共贏經濟學提出了從整體上把握這個社會福利函數。既然在沒有外部性存在的情況下,市場機制就能自動幫助社會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也不需要知道這個社會福利函數的各種系數和函數關系。在有負外部性存在時,市場機制不能自動幫助社會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但是也不需要知道整個社會福利函數,只需要消除影響負外部性的因數,還是依靠市場機制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從而避免庇古稅理論必須找到社會福利函數——包括引起外部性和受它影響的所有個人的邊際成本或收益,擁有與決定帕累托最優資源配置相關的所有信息的難題。
2、共贏經濟學外部性理論的應用
一是對于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負外部性問題可以由政府直接禁止管制,但是政府也應該創新制度機制,避免監管部門與被監管人之間形成分贓制。二是對于民生社會保障的養老、住房、醫療、教育、殯葬等正外部性事業,共贏經濟學理論是從人生來平等,每個人應該平等享受一些自然資源和社會公共資源,而不是因為這些事業具有正外部性。只需要政府提供資金,具體服務完全可以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由市場提供。三是對于自來水、電力、水利、道路、航道等這些所謂的正外部性公共事業,完全可以通過建立一種明晰產權方法,引進競爭機制,讓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
共贏經濟學對外部性理論的創新,可以糾正過去外部性理論對養老、住房、醫療、教育、殯葬等民生社會保障事業和自來水、電力、水利、道路、航道等公共事業的外部性問題的錯誤認識,解決政府在這些領域中插手太多,尋租嚴重,效率低下的問題。
三、對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創新
西方經濟學一直把信息不對稱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理論依據之一。而共贏經濟學發現信息不對稱無處不在,不但市場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政府干預經濟時同樣也存在信息不對,指出了信息不對稱根本就不能成為政府干預經濟的理論依據。共贏經濟學信息不對稱理論解決信息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方法與西方經濟學有顯著不同。西方經濟學企圖通過消除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解決市場失靈。而共贏經濟學通過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解決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問題。
1、解決民眾和官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政府失靈的方法
政府和全體社會成員是一種代理關系,民眾和政府官員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無法避免,而且由一個個官員組成的政府也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能夠實現官員利益和社會利益一致的官員利益分配機制。
比如:在現行道路交通投資體制下,一條縣級道路維修,修建不按標準來,偷工減料,平時也不好好維護,就等道路快點爛,再向上級爭取資金。這種政企一體化道路修護體制,倒霉就是國家和民眾,國家多掏錢,民眾沒有好路走。但是對上級領導部門和地方路政部門和施工單位卻是三方共贏。國家錢再多,也不能平白無故進入領導腰包,但是領導給下面資金支持,下面人都會懂事的給領導送紅包,這樣地方路政局有錢修路,就可以向施工單位收紅包,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才能多賺錢,又有錢給領導送紅包,路沒有修好,爛得快又可以再向上級爭取建設項目資金。
如果通過改革在交通運輸領域建立官員利益和社會利益一致的官員利益分配機制,這種情況完全改變。比如把交通投資體制這樣改革:在已經修建了的道路安裝車輛通行監控設備,這樣就可以能夠準確計算該道路上發生的理論養路費,再把這條道路建設養護權進行招投標,誰需要養路費與理論發生養路費比例系數最低誰就中標。這樣建設養護單位把道路建設養護的越好,跑過的車輛越多,他們賺的錢就越多。對于各級交通投資管理部門采取這樣獎勵措施,每年節約養路費越多,分配給他們收入就越多。這樣道路建設部門也就不需要偷工減料賺錢,各級交通投資管理官員也就不必要在浪費中腐敗,腐敗中浪費了,人民群眾也不需要監督他們了。
2、破解市場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的方法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可能導致市場出現逆向選擇的問題,劣勝優汰,造成市場失靈。但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市場失靈除了涉及到負外部性、反壟斷、違法犯罪三個方面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市場失靈外,其他的不要政府干預,而是依靠市場主體通過創新交易機制、創新產品設計等方法消除由信息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
共贏經濟學通過對西方經濟學中的需求定律、外部性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等基礎經濟理論的創新,使得這些理論成為了沒有反例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真理。使現代經濟學理論不切合實際,沒有實用價值的假大空的形象得以扭轉。
作者單位:安鄉縣發展和改革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