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電視臺《鹽城新聞》里播出了第一期“落實兩個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專欄節目,3名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追究責任的單位主要負責人,走進鹽城電視臺演播廳,談對被追究責任的認識,談進一步落實好主體責任的打算。(共產黨員網4月5日)
“2016年春節前,阜寧縣城管執法大隊部分工作人員發生了違紀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我作為縣城管局主要負責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力,負有領導責任?!泵鎸﹄娨曠R頭,江蘇鹽城市阜寧縣城管局局長陳衛華這樣說道。黨員領導干部被問責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鏡頭前的問責卻不多見。
在鏡頭前,被問責的領導臉紅出汗,誠懇認錯。但是,如果到了曝光臺“誠懇認錯”,回到工作“依然故我”,曝光“問責”就變成一場“秀”,失去了曝光本身的意義。認錯之后,糾錯沒有真正落實,違紀現象就可能再次發生,群眾利益就可能再次受損,黨和國家形象也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曝光“問責”的同時,“糾錯”更需要曝光。
“糾錯”曝光,使犯錯者落實糾錯。人都有羞恥心,臺前認錯,就是將犯錯者置于鏡頭前,將犯錯者的“羞恥感”放大,內心就會產生強烈的避免再次“丟丑”心理?!凹m錯”曝光也是如此,倘若“糾錯”走過場,不落實,臺前“丟丑”將無法避免。犯錯者要想不在“糾錯”曝光時“丟丑”,切實糾錯是唯一的辦法。
“糾錯”曝光,使犯錯者善于糾錯。曝光臺,是一個“問責”平臺,也可以成為一個收集糾錯建議的平臺。曝光“糾錯”,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犯錯者“糾錯”手段與成效,人民群眾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犯錯者就能夠更加科學徹底地糾錯,糾錯效果也能更貼近人民群眾的期望。
“糾錯”曝光,使犯錯者樂于糾錯。“問責”被曝光,在鏡頭前“丟了面子”怎么辦?唯有通過實實在在糾錯,做出好的成績,才能在“糾錯”曝光時找回“面子”,重獲人民群眾信任。要想達成這個目標,犯錯者必定以積極的態度糾正錯誤,聞過則喜,從善如流,糾錯獲得實在效果才能在“糾錯”曝光時“有面子”。
問責不僅要讓犯錯者知錯認錯,更要讓他們以此為恥,改錯糾錯。古人云“知恥而后勇”,曝光臺,正成為犯錯者知錯知恥糾錯的平臺。通過曝光“問責”“糾錯”,使“問責”“糾錯”落實,才能使黨和政府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九支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