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程玉賢等:社會力量如何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 作者:程玉賢?李海艷?石月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28 錄入:吳玲香 ]

與城市相比,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建設資金不足和管理不善等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權利,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國家適時地提出了要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探究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建設的意義和路徑。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

什么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為滿足農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利,向農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行為及其相關制度與系統的總稱。其內容:

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律制度體系。提供公共文化政策法規、構建社會公益的價值觀念系統,是公共文化繁榮發展的基石和根本。

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各種文化歷史遺存和文化館、圖書館、文化廣場、文化中心、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場所。

三是公共文化生產、運營體系。是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部門和直接作用于服務對象的服務機構體系。

四是公共文化信息體系。收集、分析、發布公共文化社會信息系統,通過運行系統,讓廣大人民群眾直接了解公共文化服務信息。政府也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幫助。

五是公共文化資金保障體系。包括政府撥款、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血脈。

六是公共文化人才體系。包括公共文化服務專業技術人員、業余文化隊伍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人員、輔助人員等,是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發展和運營的關鍵。

七是公共文化考評體系。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好壞、是否到位、是否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等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管,從而保證群眾得到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務。

社會力量、社會資本主要從這七方面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為什么要引入社會力量?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社會化是指政府在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或產品時調整自己的職責和范圍,將非政府的社會化主體引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過程中來,從而提高供給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將社會力量引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以下意義:

有利于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隨著農村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作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最終消費者和享受者,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正在逐步多元化、個性化。而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服務供給決策方式,使農村居民不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文化服務需求,導致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失衡。相對于政府單方供給,實現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社會化更能夠滿足農村居民不斷發展的個性化文化服務需求,同時也可彌補政府和私人部門供給的不足。

有利于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一個良好的資金保障體系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血脈,然而我國政府財政對農村公共文化只能進行有限度的投入;另外,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不斷擴大給政府財政帶來很大壓力,實現其供給社會化能夠整合社會資源,將政府財政與社會捐助等相結合,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有效彌補政府財力不足。

有利于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效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社會化由于在組織形態和結構上與政府的科層制等級結構不同,這使得它在運作過程中具有平等參與、靈活多樣、決策高效等特點,打破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壟斷性,從而形成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競爭和壓力機制,在提供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時樹立成本意識,自覺節省開支,提高供給效率。
有利于推進農村社會民主化進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社會化措施,迫切需要建立一種自下而上的需求表達機制,使農村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得以充分地反映,為政府與農村居民之間提供了更廣泛的溝通渠道,使政府更加了解農村居民的真實文化需求,從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率。因此,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社會化的過程將有助于政府與農村、農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推進農村社會民主化進程。

社會力量如何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作用與社會力量參與的關系,努力形成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強大合力。

政府當好主角 開好處方

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要當好主角,應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和公眾需要采取多項措施,拓寬渠道,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
積極,增強社會力量。隨著農村群眾自辦文化熱情的高漲,作為文化部門應該順勢扶持,積極引導。例如,當前農民喜愛的健身舞、秧歌隊等形式時尚,老少皆宜,群眾參與熱情高漲,相關文化單位要結合新時期文化特點適時引導、培訓。對民間藝術團體和民辦非盈利文化組織在農村開展內容健康、弘揚正能量文化活動的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增強社會力量滿足群眾對多彩文化的需求。

努力,發揮示范效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民辦文化團體、企業、個人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要大張旗鼓的表彰與鼓勵,給予相關榮譽,設立功勞簿。使貢獻者時時看到,因為自己的努力而使農村公眾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通過榜樣的示范效應,讓有錢的出資,有物的捐物,有才藝的獻藝,有能力參與活動的不錯過機會,需要占用場地的能夠得到支持,掀起各行各業積極為基層公共文化陣地服務的氛圍,促使農村公眾文化活動不斷開展。

優惠,創新政策。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創新政策,扶持社會力量、社會資本投入到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中。可以采取民辦政扶政策,對民辦博物館、展覽館等民間文化場館實施優先供地,土地價格參照公益用地標準優惠。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文化產業,在市場準入、項目建設、稅費優惠、投資、融資等多個方面進行扶持。鼓勵社會力量捐贈開展農村公益性文化活動、資助文化項目、創辦非盈利文化企業等民生事業,可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捐贈數目。用良好的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和資本的介入。

嚴格,優化運營。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嚴格管理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固定財政投資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數額,在基層干部綜合考核中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分值,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政府搭建平臺,聘請志愿者或者民企對現有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比如,藝術館、展覽館、圖書館、文化廣場、文化書屋等進行規范管理,落實責任,免費開放,維護其正常運營,促使公共文化活動的有效持續開展。

鼓勵,豐富產品。要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政府通過選拔、培訓方式,鼓勵各行各業文化志愿者創作適合農村需要的作品,到農村開展文藝獻演和藝術輔導等公益性活動。壯大民間文化骨干隊伍,通過組織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帶動群眾學習文藝,共享文化。組織開展各類重大節日慶典、彩色周末、元宵燈展、專題晚會、健身歌舞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創作熱情和優秀產品產生。采取購買服務、委托承辦、項目外包等形式、吸引社會文化團體、非盈利機構在政府部門的引導、監督下向農村群眾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鼓勵民間藝術團堅持常年開展活動,讓優秀的民間藝術瑰寶得以保留。

社會力量當好配角 主動參與

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和市場都無法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社會力量要主動承擔起責任,積極參與,盡量滿足農村公眾快速發展變化的多樣化多層次要求。

提高認識,科學合理利用好扶持資金。無論文化企業、個人、還是民間藝術團體、社會組織、文化協會都要認識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特點和原則,不以經濟效益為目的。要以滿足農村大多數公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以便利大眾化為價值。社會力量投入的資金以及政府的補貼都要發揮應有價值,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提高自身素質,強化隊伍建設。所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包括志愿者服務隊伍和業余文化隊伍,都要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文化鑒賞水平和作品水平,以自身高素質帶動群眾文化水平和欣賞能力的提高;用文化作品和自身形象吸引群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促進鄉風文明和群眾身心健康。

創新參與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所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組織都要與時俱進,根據農村公眾文化需求興辦文化實體,創新文化內容,資助文化項目,贊助文化活動、組織文化隊伍,使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不斷擴大,形式新穎多樣,讓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參與中獲得快樂。
持之以恒,拓展服務領域。農村群眾自發組織的秧歌隊、健身舞隊等群眾性文化組織、團體、文化企業也要引入競爭機制、制定相關考核評價體系,有序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競賽。尤其是牽頭人對活動開展要有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爭取天天有活動,周周有娛樂,月月有演出,節日有慶典,調動群眾在自己的舞臺上盡顯風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改革與開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 亚洲日韩r级在线观看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久久婷婷人人喊人人澡人人爽 | 亚洲一级在线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