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歸縣兩河口鎮美麗鄉村建設模式的探索
農村居民小區是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加速建設新農村,助推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和農村脫貧的重要舉措。“十二五”以來,湖北省秭歸縣兩河口鎮圍繞“調結構、強經濟、重民生、城鎮化”的總體思路,實踐探索“民為主、村牽頭、鎮支持、縣獎補”的運行模式,先后在土珠廟等6個村扎實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鎮已有138戶、534名農民搬進居民點的小洋樓居住,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和省、市、縣領導的肯定,這種可復制、能推廣的小集中式搬遷建設模式,在屈鄉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現以土珠廟村居民小區的建設模式為例,總結符合本地實際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探索全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轉型升級有效途徑。
一、建設概況
兩河口鎮位于秭歸縣西南部,與長陽縣、巴東縣接壤,是秭歸縣煙葉大鎮、柑橘大鎮、蔬菜大鎮和煤炭大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貧困鄉鎮和非庫區鄉鎮,已形成“高山烤煙蔬菜、中山核桃生豬、低山柑橘”的梯次農業發展格局。土珠廟村位于該鎮東大門,348國道穿村而過,交通地理優勢顯著,是全鎮柑橘產業大村,群眾依靠柑橘產業擺脫貧困,生活逐步好起來,祖祖輩輩在土坯房中生活的柑農,夢想住上象城鎮一樣的樓房。如何順應柑農需求,與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接軌,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成為各級政府關注和財政部門關心的問題。
“十二五”以來,秭歸縣按照“各出一盤菜、共整一桌席”的資金統籌辦法,縣財政局安排該鎮6個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一事一議資金320萬元,拉動縣直部門統籌投入950萬元、鎮村捆綁投入180萬元和農民自籌資金2000萬元建設美麗鄉村,充分發揮了一事一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土珠廟村按照“因地制宜、規模適度、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進行規劃,計劃四年兩期建房44棟,并將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搬遷進小區。房屋按“兩間三層”設計,每戶占地80 m2,建筑面積268 m2,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后,農戶出資21萬元便可拎包入住。2013年啟動一期建設,12戶40人當年實現“過新年、搬新家、住新房”的愿望,16戶50位農民2014年搬入新居過年。2015年啟動了投資50萬元,占地130 m2、建筑面積400 m2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現已正式投入使用。小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地位進一步凸顯,人氣不斷提升。2016年即將啟動小區二期建設,計劃當年建成16棟小洋樓,再助16戶50名百姓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樂”的夢想。
已搬進小區的村民王靜說,我在居民點建設工地上做工,能拿工資,還參與工程監督,質量比自建好得多,造價比自建要便宜得多。想搬進小區的村民鄭士美說,我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建房,在家的父母想建房沒有能力,這種模式讓我建房與打工兩不誤。村支部書記周立金說,這種模式很受農民歡迎,農民建房省錢省力省心。鎮委書記劉凱說,這種建設模式符合本鎮實際,現已在全鎮6個村推廣,建設效果好,操作性強,群眾評價高。
二、建設措施
由于秭歸縣山高坡陡,基礎設施落后,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居住環境比較惡劣,人民群眾思變的愿望十分迫切。為改變農村居住落后的現狀,兩河口鎮巧借建設美麗鄉村的政策東風,農村居民點建設便應運而生,在建設過程中順時而為,始終做到“四個堅持”,成功探索出符合本地實際的建設模式。
(一)堅持規劃引導,創新建設模式。鄉鎮積極組織專班,多次進村入戶調研,探索提出“規劃先導、經濟適用、美化家園”的建設理念,堅持規劃先行,創新建設模式,確保居民點建設合理合規、高標高質。一是小集中搬遷。堅持“看得見綠水、望得見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生態人文理念,依山就勢、就地取材、自然成景、各具特色,每個小區建房控制在30-50戶左右,農民居住相對集中,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不搞大挖大填、大拆大建、大包大攬。二是高標準規劃。將給排水、電力、網絡、道路、環衛、照明、綠化、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都納入規劃范圍,聘請專業機構對居民點進行設計,嚴格按照圖紙施工,保證居民點美觀一致,堅持一張圖紙繪圖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建、一屆接著一屆干。三是創新建設模式。成功探索“四統、三監、兩抓”的建設模式,即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場平、統一建房”,實施“領導責任目標監督、質量安全監督、建房戶代表監督”,推行“抓鬮報名、抓鬮分房”,充分調動農戶搬遷建房的積極性,有效規避傳統農村獨戶建房無設計、無技術、無專業隊伍、無安全質量保障的各種弊端,確保居民點建房規劃有序和工程建設速度、質量的協調統一。
(二)堅持群眾主導,突出建設主體。始終堅持“民為主”,將農村居民點建設的主戰場交給人民群眾,積極順應群眾意愿,充分發揮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是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居民點建設啟動之前,村成立建設領導小組,廣泛宣傳集中建房的原因和意義,組織有意愿到居民點建房的搬遷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幫助村民算好經濟賬和時間賬,打消他們的疑慮。二是由群眾民主選擇業主。村委會考察提名有資質的施工隊,再由建房戶無記名投票表決。三是由群眾談判商定承包價格。價格由建房戶代表與工程隊面對面談判商定,再由村委會與工程隊簽訂合同,嚴控建設成本。基礎平整除去政策資金支持外,不足部分核算到戶,確保不負債。四是邀請群眾加入施工監督小組。成立以村支部書記為組長,由報名群眾推選的部分建房戶為成員的質量監督小組,小組成員不僅參與居民點建設,還要全程參與建設監督。由村牽頭,讓民做主,群眾自發協調建設中的問題,征地、用工、監督等難題迎刃而解。
(三)堅持全程監督,嚴把建設質量。質量是工程建設的靈魂,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焦點。該鎮在居民點建設中,緊抓質量不放松,建立“縣級獎補、鄉鎮支持、村級牽頭、建房代表全程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監督體系。在具體操作中,注重發揮村“兩委”的作用,嚴格執行“三嚴格”標準,把好房屋質量關。一是嚴格審查施工隊伍資格。為保證房屋質量,要求參建工程隊必須有資質、有居民點建設樣板。二是嚴格把關施工材料質量。采購大批原材料時,由村委會和建房戶代表共同參與,確保工程隊采購的原材料優質足量。三是嚴格落實安全監管。要求工程隊必須購買安全意外險,并將其作為簽訂建房合同的首要條件進行了規范。在施工過程中,縣鄉職能部門不定期到工地檢查建房安全,群眾監督小組也時刻加強監督,確保施工安全。在多方監督尤其是在受益戶代表的現場監督下,居民點房屋建設質量安全可靠,百姓住得安全安心。
(四)堅持資源整合,凝聚建設力量。完備的配套設施可以體現出居民點的建設水平,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關鍵。該鎮自2012年啟動農村居民點建設以來,通過加強匯報、積極爭取,得到了縣直相關部門在政策、項目、資金等各方面支持。縣財政局每年安排一事一議項目資金予以全力支持,縣扶貧辦每年安排危房改造資金大力支持,縣發改局將5個村的居民點建設納入“十二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縣水利、住建、國土、交運、環保、林業以及電力、通信等部門也都傾情投入,為居民點配套建設提供了項目及資金保障。小區已實現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強弱電分設、雨污水分排、垃圾清運及文體廣場相繼配套。這些基礎設施配套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居民點的生產生活環境,使居民點變得更有城市味道,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到此安居。
三、建設成效
在兩河口鎮土珠廟村居民點建設成功模式的帶動下,該鎮多方協調,積極爭取,以點帶面,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小集中搬遷模式煥發大生機,先后啟動堰塘坪村、高橋河村、太坪村、香龍村、二甲村等5個村的居民點建設,農村居民點建設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歡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果。
一是滿足住房需求。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改善居住環境的意愿越來越強,當前已經進入了農村建房的高峰時期。設計合理、施工專業、安全高質的集中建房優勢,越來越得到群眾的認可,農民居住在標準高、設施齊、空氣優的居民點里,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城鎮生活。
二是節約建設成本。電力、通信、供水、環保等實現一次投資、長期受益,節約了大量的資金、時間、空間成本,也節約了土地。經測算,傳統分散建房成本約為1200元/m2,集中建房成本為900元/m2,大幅降低了建設成本,建房戶可享受到配套搬遷政策,群眾實際出資額明顯下降。小集中搬遷戶均節約建設成本5萬元以上,累計節約建設資金700萬元,解決建房戶財力不足和大集中搬遷易產生“城市病”的問題。統一建房讓搬遷戶實現了“沒裝一支煙、沒供一頓飯、沒操一份心”住新房的愿望。
三是美化鄉村環境。居民點建設給住戶帶來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整齊劃一、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干凈衛生的居民點,已成為農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讓大眾百姓切實感受到了農村的潔、凈、美。群眾的生活習慣也在居民點發生了變化,隨地亂扔、亂倒、亂吐等陋習已不見蹤影,鄰里之間呈現相互關照、相互體諒、相互包容等健康文明和諧之風。2015年,土珠廟村創建市級生態村,省級宜居村莊也已經通過市級初驗。
四是促進經濟發展。農民搬到居民點后,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熱情,發展產業的愿望更足、創業興業的意識更強,帶動了農村產業的更好發展,為電子商務、農家樂、鄉村旅游等新型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居民點建設拉動了社會投資消費,激發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據統計,兩河口鎮啟動的6個村居民點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在1億元以上,帶動建材、家電、家具等消費市場3000萬元以上。
土珠廟村探索的“民為主、村牽頭、鎮支持、縣獎補”運作模式和“四統三監兩抓”建設模式,充分調動了農民搬遷積極性,受到省、市、縣領導和財政部門的好評,縣委辦印發《村牽頭民為主鎮支持——兩河口鎮農村居民點建設的實踐探索》的參閱件,《三峽日報》對該村居民小區建設做法進行專題報道,這種小集中搬遷模式在2016年度宜昌市易地扶貧搬遷秭歸現場會上予以推廣。秭歸縣將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圍繞十三五精準扶貧的總體戰略,總結推廣小集中搬遷模式,拉動整合全縣“三農”方面資金,幫助更多農民進居民點建房,加快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為“幸福秭歸”不斷融入新元素。
(作者單位:高嵩,秭歸縣綜改辦;周玉鈴,兩河口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