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紅宇:強國農業的產業安全與風險保障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12-06 錄入:易永喆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堅持底線思維,確保糧食等重要產業鏈供給鏈安全。

一、產業安全是農業強國最重要標志

全球農業發展到今天,衡量農業強國有多重標準和視角。但能否提供最大化的農產品產出,滿足國民所需始終是最核心的標志和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看看世界上真正強大的國家、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美國是世界第一糧食出口國、農業最強國,俄羅斯、加拿大和歐盟的大國也是糧食強國。這些國家之所以強,是同糧食生產能力強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糧食問題不能只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苯?,總書記又在“雜交水稻援外與世界糧食安全”國際論壇發表的書面致辭講:“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笨倳浀囊笊羁瘫砻?,建設農業強國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最重要的始終是解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充分保障和發展要求。在此前提下,農業產業安全實現的目標可簡潔概括為“增產增收可持續”,聚焦三個方面:

1.保障重要農產品充分供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充分供給是我國建設農業強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任務。為此,要堅持“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要求,始終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充分供給作為第一要務,在保障糧食總量安全的前提下,統籌糧、棉、油、糖、肉、菜、果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優先序。樹立大食物觀,向森林、江河湖海、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構建多元化食物保障體系,牢牢把握解決吃飯問題主動權。突出我國農業資源稟賦多元優勢,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既?!凹Z袋子”產品安全,又?!安嘶@子”產品安全。

2.促進農業從業者收入增長。不能為從業者帶來平均利潤率水平以上收入的農業,很難被認為是強國農業。換言之,繼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農村勞動力分工分業,減少農業從業人員,在維護小農戶根本權益的基礎上,以越來越少的人種越來越多的地為改革的目標取向,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和服務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挖掘農業從業者在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努力使農業從業者獲得全社會勞動就業人員的平均收益,實現農業與非農產業勞動效率和勞動報酬均衡,提高農業從業者的人力資本和生產積極性。

3.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既是理念,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永恒的主題。歷史經驗反復告訴我們,什么時候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自然界就給我們豐富的回報。什么時候淡漠自然,破壞環境,自然界給我們深刻的教訓。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但宜耕一定要耕。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保護好東北黑土地,提升耕地質量,強化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著力解決土壤重金屬超標問題,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通過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產業安全要聚焦重點

農業強國內涵豐富,從全球農業強國成長的一般規律看,基于不同的資源稟賦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其實現路徑和發展模式迥異,但保障國民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保持其生產產品在全球有總量或單項競爭力以及貿易活動話語權是基本特征。由此,可將全球農業強國歸納于兩大類。一類是基于農業資源稟賦豐裕,人少地多,以機械裝備替代勞動力,強調農業勞動生產效率不斷提升表現的強勢農業模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典型的資源型規摸化農業強國;一類是農業資源稟賦相對稀缺,人多地少,以技術、資本替代土地,強調土地和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表現的強勢農業模式,荷蘭、以色列、日本是典型的集約型精細化農業強國。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既要遵循全球農業強國成長的一般規律,更應著眼我國農業自然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內在要求。

1.體現中國農情。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勢復雜,氣候、物種具有顯著的多樣性,土地、水資源分布不均,加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農耕文化傳承不同,多元性成為我國農業最顯著特征。資源稟賦多元,決定了農業產業產品生產類型多元,有的區域重在規?;a,要求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有的區域重在集約化經營,要求提高土地產出效率;有的區域適宜糧食等資源性農產品生產;有的區域適宜特色農產品生產。多元化成為我國區別于全球規?;?、精細化兩大農業模式的第三種模式選擇,換言之,我國建設農業強國,要依據自己的國情農情,要有自己的選擇,走自己的道路,努力成為全球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型的成功范例。

2.平衡相關關系。在新形勢下建設農業強國,需要處理和化解相關利益關系。一是糧食總量平衡與結構平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總量平衡難度越來越大。按全口徑糧食自給率計算,“十一五”時期糧食的自給率首次低于95%,2012年已降到90%,2021年再次降到80%左右。從糧食結構看,小麥、水稻作為口糧做到絕對安全沒有懸念,但作為飼料的大豆的對外依存度高達85%左右,玉米2021年對外依存度也達到10%。實現供需平衡有挑戰。此外,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生產效益不一,積極性有高有低,如何平衡也需要通過政策予以平衡;二是規模化生產與集約化經營。多年實踐反復證明,決定農業從業者收益的重要因素絕非產業,而是規模。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帶來的最大績效是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不斷減少,農業勞動生產效率不斷提升。但2021年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仍達22.9%,對應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比為7.3%。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為1:2.5。如何進一步減少務農勞動力,實現就業結構與收入結構均衡任重而道遠。三是市場配置資源與政府行為導向。從全球農業發展看,由于農業的自然因素與經濟行為相交織的產業特征,決定了農業弱質產業本質。因此,對農業進行支持保護是全球農業共同的選擇,也是發達國家農業強勢的本源之一。我國加入WTO之后,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政府行為不僅支撐了重要農產品產出不斷增加,也對農業從業者收入穩定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如何在WTO框架內繼續加大對農業,特別是強化對糧食等資源性農產品生產經營提供支撐需要創新思路,實現支持保護政策可持續。

3.解決關鍵問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鏈供給鏈韌性,要聚焦資源、科技、人才三大問題,補短板、強弱項。一是針對我國人均最繁重耕地資源占有不足的問題,黨政同責保數量、提質量、挖潛力,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不破防,突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花大力氣提升現有耕地的增產潛能;二是不斷挖掘農業科技增產潛力,集成農業生物技術、裝備技術、綠色技術和數字技術,針對我國最緊缺的糧食和資源性農產品,突出生物技術研發,抓單產水平提升,補上科技短板;三是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的人力資本,通過學歷和職業教育,培育農業從業者的職業素養,讓專業人干專業事,實現農業從業者與非農從業者勞動效率均衡。

三、農業風險管理要有所作為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發展重要,生存重要,安全也重要。因此,要堅持問題導向,保產業、保安全,以確定性的穩產保供應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這決定了農業風險管理事關重大,不僅要關注自然災害、動植物疫情等農業傳統風險,也要關注農產品質量、價格波動、貿易摩擦、生物安全等非常態風險,更需要警惕公共衛生、地緣沖突等“黑天鵝”、“灰犀?!钡韧话l事件的傳導影響,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處置能力,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此,要強化思想認識,在制度創新、科技應用和政策組合等諸方面付出努力。

1.強化思想認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俄烏地緣沖突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面對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外部環境,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守底線思維,強化農業風險管理,把產業安全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這兩年我們研究會每年組織撰寫《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發展報告》,不僅僅是為了填補農業風險管理事業發展史上的空白,而是樹立一個風向標,希望把農業風險管理作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支撐,服務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推動農業風險管理向戰略層面轉型的具體行為表現。

2.動員社會力量。堅持以我為主的農業產業安全觀,要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聚焦農業科技攻關,維護市場秩序,優化貿易格局,保總量、保產能、保供給、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同時,動員全社會力量,充分釋放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為確保農業產業安全提供支撐作用。最近兩年,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陸續成立了有關耕地保護、糧油生產、食品安全、智慧農業、遙感科技、金融農業保險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分支機構,發揮不同風險管控手段研究的智囊作用,其目的就是推動農業風險管理事業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轉型,及時知損止損減損,實現增產增收,保產業安全,保社會穩定。

3.實施制度創新。制度約束行為,制度激活市場,制度推動發展,制度保障安全。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在制度創新上有所作為:一是土地制度。在堅持農村基本制度不動搖的基礎上,進一步釋放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效應,保障農戶承包權,發揮其財產功能,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使土地經營規模化和托管半托管服務規?;l展。二是經營制度。既要考慮到小農戶兼業經營的普遍性和長期性,又要順應農村勞動力分工分業的長期趨勢,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努力實現工農兩大產業效率均衡、利益均衡。三是金融保險制度。建立商業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有機統一、協作高效的金融體系,創新服務產業、服務主體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發展數字金融,提升普通農戶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獲得感。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增加政策保險覆蓋品種,發展再保險和巨災保險事業,支持商業保險創新保險險種,探索“信貸+保險+期貨”等多種政策組合模式,提高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水平。

4.加強宏觀調控。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對農業宏觀調控的理念、手段、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轉變觀念,體現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著力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能力,為農業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強化提升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步伐。二是要創新思路,農業風險管理既要服務小農戶發展,又服務于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既服務農林牧漁業等資源性產業生產,又服務農產品加工、農村休閑旅游、“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三是要創新手段,促進糧食生產,需要通過增加種糧補貼、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控制生產成本等經濟手段,調動從業者種糧積極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需要通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等法律手段,形成完善的監控體系;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需要綜合運用價格保護制度、健全市場體系等經濟手段和維持市場秩序等法律手段。四是要開拓視野,一方面,隨著農業和國民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需要更加重視宏觀經濟形勢對農業的影響。特別是隨著農產品的金融屬性、能源屬性日益凸顯,貨幣政策、能源價格、投機資本等因素對農業的影響不斷加深,需要密切關注。另一方面,應堅持把我國農業置于全球農業發展大環境中,研究帶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和非常態管理能力。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清華農研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台湾AV国片精品福利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