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羅必良等:堅持以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中國式現代化

[ 作者:羅必良?陳良彪?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11-16 錄入:曹倩 ]

黨的二十大深刻總結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指明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擘畫了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獨特的中國國情、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獨特的歷史進程,決定了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可能也不應該照搬西方現代化那一套,而必須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是指導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思想理論武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堅持以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豐富和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豐富和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緊緊抓住五個要點。

一、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目標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社會安定

西方現代化的首要目標是經濟發達。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當然也要經濟發達。但我國人口規模巨大,必須把“安全”“安定”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沒有飯吃、沒有穩定,什么也干不成。所以,首要的是確保“糧食安全”“社會安定”,這是比“經濟發達”更加迫切的要求。把這個目標要求落到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上,就是要絕對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絕對保證鄉村社會和諧穩定,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和支撐夯牢夯實。工作推進上,重點要抓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大力推動以種業創新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不斷強化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設施支撐和以農機為重點的農業裝備支撐,健全農民種糧有收益和地方抓糧不吃虧的糧食生產利益補償機制。二是要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確保鄉村社會和諧有序平安穩定。要全面加強鄉村基礎建設,健全完善鄉村公共服務,充分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鄉村各類社會經濟組織的積極功能,全面拓展鄉村治理內容、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讓鄉村基本具備現代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心任務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更不是社會主義。區別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最鮮明的標志,是實現少數人富裕和少數地方富裕,還是實現最大多數人富裕和最大多數地方富裕;是無視經濟社會發展懸殊的差距,還是努力構建起經濟社會均衡協調發展的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最大多數人民謀利益、謀幸福。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也必須落實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為最大多數農民謀利益、謀幸福。工作推進上,重點要抓實抓好兩個方面。一是要把鼓勵農民多勞多得勤勞致富,作為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第一要務。沒有農民富裕,就談不上共同富裕。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就業創業環境,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鄉村產權體系,支持引導農民盤活土地、生態、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廣辟創業就業空間,拓展就業增收渠道,不斷增加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二是要把最大多數農民過上好光景作為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第一準則。通過鼓勵先富帶后富,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健全完善農民收入支持和生活保障政策體系,確保最大多數農民全面參與現代化進程、充分分享現代化成果。

三、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扎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促進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沒有經濟發展和物質財富的積累,社會文化就很難發展,所謂“倉廩足而知禮節”就是這個意思。而沒有崇善向上的風貌,沒有艱苦奮斗的作風,就不可能產生經濟發展的動力,不可能創造、積累更多的財富。這也就是說,精神文明要是上不去,物質文明就不可能上去,一時上去了,也會掉下來。全面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重點是要抓住鄉村文化建設這個靈魂,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過程中同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傳統農耕文明、優秀鄉村文化。近幾十年,人類世界觀和價值觀受到工業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嚴重沖擊,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傳統農耕文明、優秀鄉村文化對個人修養、美學欣賞、人文關懷、社會規范的時代價值。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必須在三個方面下大工夫。一是要大力傳播優秀傳統道德情操,通過教育、宣傳,讓“勤儉節約、自強不息、與人為善、崇尚和美”的高尚道德情操深入扎根鄉土,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二是要大力推行“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推己及人、鄰里互助”的良好行為規范,確立“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向上向善風尚,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人文基礎。三是要大力保護“豐富多彩、特色鮮明、鄉情濃郁、古色古香”的鄉土文化遺產,把鄉村文化遺產的展示體驗深度融入現實生活,讓鄉村文化遺產始終保持與時代的互動交流,讓中華農耕文明歷史根脈綿延不斷并隨時代發展進步而發展演進,成為支撐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財富。

四、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推動鄉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

“順天應時、約取節用、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生存智慧和生態哲學,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要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當代意義,引導人民自覺遵循“保護自然就是自我保護,毀滅自然就是自我毀滅”的生態倫理。要全面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大力弘揚“約取節用、養育資源”的傳統生態保護理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要切實加強環境治理和景觀保護,留住藍天白云,留住青山綠水,留住田園風光,留住鄉韻鄉情。

五、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加強農業國際合作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世界。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農產品出口優勢,實施農產品進口地多元化戰略,推動農業國際產品貿易、技術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貿易一體化發展,提高我國重要農產品供應鏈韌性和農業產業安全水平。


(作者羅必良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創新實驗室”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良彪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創新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2022年11月14日A07·理論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资源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午夜性久久久性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