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和國際局勢動蕩的宏觀背景下,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種地如何賺錢”依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面對問題和挑戰,農業生產托管應運而生、恰逢其時,逐步成為規模化農業服務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重構了農業產業鏈條組織模式。2017年到2022年,中央財政共安排270億元資金支持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生產托管源于小農戶需求,更離不開政府部門制度創新的推動。試點政策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服務主體的發展壯大和融合發展,并且這些組織還圍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例如山西平遙縣在縣政府的協調下,以農機合作社聯合社方式搭建垂直的服務體系框架,將農機商、農資商、農業企業等各類主體捆綁在一起,通過“區域布點”模式鋪設網絡,提供包括農資在內的全程生產托管服務。
保留了小農戶土地經營自主權。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核心內容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通過創新組織形式發展多樣化的規模經營,激活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隨著生產托管的發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所需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漸完善起來。生產托管創新形成的“萬千小農戶+大服務”新型生產關系,不以土地集中為前提,與土地流轉相比,生產托管保留了農戶對于土地的最終控制權。生產托管是對現有經營體系的一種完善,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了農業的規?;?、標準化和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傳統農業經營方式向現代農業經營組織管理方式轉變。
推動了新生產要素在農業中的應用。生產托管是先進技術進入農業的一個重要渠道,推動了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理念等要素在農業中的應用,加速了現代科技及數字技術的應用。生產托管還激發了服務主體自主創新積極性。專業化服務組織具有先進的裝備,推廣應用深松整地、統防統治、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綠色高效技術的能力強,可以有效幫助和帶動缺乏相應裝備和技術的普通農戶。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也被應用在生產托管領域。例如,農機具裝上GPS,機手完成作業后臺就知道作業面積及質量;托管農戶合同管理APP,節約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為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精準施策。
大力扶持服務主體,提高服務供給能力。農業服務產業是弱質產業,客戶又是小農戶,企業盈利能力弱、風險大,所以對于托管服務主體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充分發揮村集體力量,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政經分開、政社分開,鼓勵有經營能力的專業機構對集體資產進行管理,實現保值增值。進一步規范合作社章程制度、組織機構、財務管理,完善合作社與社員緊密相關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社員的參與度。鼓勵合作社加強加工倉儲物流等關鍵環節能力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向產加銷一體化拓展。引導和鼓勵烘干倉儲、售糧服務等產后服務組織,牽頭整合生產托管產業鏈上各類資源,橫向、縱向開展聯合,組建服務聯合體,提升產業發展帶動能力。
推動小農戶組織化,培育壯大需求市場。正視中國小農經濟社會特點,堅持“本土化”原則,重視農村集體組織、鄉村精英、熟人等本土資源在組織小農戶方面的作用。鼓勵各地探索“整村推進”“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生產托管組織方式,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并引導建立以增加農戶收入為核心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多元化、長效增收機制,讓小農戶在“被服務”中有更多“獲得感”,培育壯大小農戶的需求市場,實現分散小農戶與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市場順利對接。不斷創新托管服務方式,引導小農戶由單環節托管、多環節托管、關鍵環節綜合托管逐步走上全程托管,不斷提升生產托管對小農戶的覆蓋率。
加大體制機制創新,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要將生產托管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強生產托管政策頂層設計。深入落實生產托管相關政策,正確解讀生產托管政策,確定發展目標,細化支持政策,科學編制和完善實施方案。以試點項目為契機,從政策設計、組織管理、典型打造、資金配套等方面通盤考慮,在服務指導、政策扶持、規范管理、宣傳推廣等方面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推動生產托管工作開創新局面。加強試點地區政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一旦出現偏差,指導其結合實際情況及時糾偏。建立創新性工作的試錯糾錯機制,打消基層工作人員的顧慮,大膽開展政策創設。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數據科學與農業經濟研究所,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22年4月09日第七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