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金文成:強化全產業鏈思維,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 作者:金文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4-27 錄入:王惠敏 ]

2019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這是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再動員、再部署,要求明確、指向清晰、意義重大。

一、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鄉村產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對于鞏固農業基礎、富裕農民、繁榮鄉村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現代產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鄉村產業總體上還存在經營主體規模小、生產經營分散、市場競爭力弱、產業鏈條短等突出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推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把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制度等引入鄉村產業,對鄉村產業進行全行業、全流程、全鏈條現代化改造,盡快構建起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產業要發展,目的在富民。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發展鄉村產業,既要調動和保護好企業家及鄉村產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也要調動和保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讓農民群眾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構造有利于農民群眾共享共榮的利益聯結機制,拓展鄉村產業增值空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產業要升級,循環當暢通。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要放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謀劃和推動。既要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強化城鄉經濟部門之間的聯結,促進城鄉之間的經濟循環,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基礎支撐,又要努力為城市經濟部門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現實的消費需求,加快國內城鄉經濟大循環,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加快形成工農互補、城鄉互促、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二、解決鄉村產業體系短板弱項要著力推動全產業鏈建設

1.強化全產業鏈思維。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已經演變為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之間的產業鏈、產業體系間的競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必須強化全產業鏈思維,從鄉村產業鏈全局視角,對鄉村產業的發展和布局進行系統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對鄉村產業全鏈條、全過程、全流程進行科學分析,找出鄉村產業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遵循現代產業發展規律,精準施策,對癥下藥,補齊鄉村產業體系中的短板和弱項;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參與標準制定,培育現代農業標準“領跑者”。

2.突出縣域這個重要載體。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要立足于縣域,把產業鏈的主體留在縣域,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3.強化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鄉村產業,源頭在一產、原材料在基地、薄弱環節在生產端。尤其是面對大量規模狹小、經營分散的小農戶,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難度大、路程遠。要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發展現代農業,夯實原材料供應基礎。

4.著力延伸產業鏈條。我國鄉村產業“原字號”居多,賣原料、賣初級農產品,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不足。我國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之比不足2.5,而發達國家普遍在4—5之間,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滯后已經成為我國鄉村產業體系最突出的短板。要大幅度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深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充分借鑒國際經驗,利用最新科技研發成果,開發全系列、多品類的農產品及加工品,挖掘和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需求。

5.著力打造穩定供應鏈。我國農村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嚴重不足,尤其是產地倉儲設施落后,冷鏈設施缺乏,成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建設的瓶頸因素。要推進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流通現代化,加快產地倉儲設施建設,特別是冷藏設施建設、預冷設施建設,逐步實現農產品收獲、倉儲、運輸的無縫對接。推進產地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構建從產地到消費者通達便捷的物流配送體系,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現代供應鏈。

6.拓展鄉村產業增值空間。伴隨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提高,居民消費開啟了新一輪升級換代。隨著現代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電子商務、微商、直播電商等各種新興商業模式涌現出來,為鄉村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空間。要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積極開發和利用農業與鄉村的多功能性,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教育農業、康養農業和鄉村旅游,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鼓勵城市居民、返鄉回鄉人員到鄉村創新創業,促進城市資源要素和資金向鄉村投入,豐富鄉村業態。

7.促進鄉村產業集群發展。集群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標志特征。要立足縣域打造各類產業園區,推動要素集聚和產業集群,形成鄉村經濟增長極。結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加強資源整合、要素聚合和政策集成,以市縣為單位開展創建,爭取到2025年創建500個示范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8.完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要進一步總結各地的好做法好經驗,推廣完善“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家庭農場”等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讓農民參與產業鏈建設,分享鄉村產業發展利益。支持農民創新創業,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完善支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要突破就農業談農業、就鄉村談鄉村的思維定勢,站在“兩個大局”的政治高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好改革這一法寶,著力解決影響現代鄉村產業發展的難題堵點,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1.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發展鄉村產業,首先是解決用地難問題。要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特別是盤活閑置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要鞏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抓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延包30年試點,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承包“三權分置”政策,對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給予平等保護,給土地經營者以穩定的經營預期。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盤活閑置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存量建設用地,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和建設用地。根據鄉村休閑觀光等產業分散布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2.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強化鄉村產業發展資金保障。發展鄉村產業,突出是解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創設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用于鄉村產業發展。用好專項債,助力鄉村產業升級改造。落實土地出讓收入主要用于鄉村振興的政策,加大對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強化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擴大農業信貸擔保規模。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和考核辦法,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模式和服務,增加中長期信貸產品,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穩妥、規范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探索生產、供銷和信用“三位一體”合作模式,加快農村信用合作發展,促進其回歸農村本源。盡快破除鄉村產業經營主體與金融信貸、擔保、保險等機構的信用障礙,構建涉農信用信息數據體系,發展農村信用貸款,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加快構建融擔保、保險為一體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3.加大人才培訓和創業指導,為鄉村產業提供智力支撐。發展鄉村產業,關鍵是解決人才進不了村、留不住的問題。要全面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完善鄉村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增加鄉村人才培訓投入,分領域、分層次強化農村職業培訓。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創業就業,改善鄉村居住生活條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各類人才返鄉進村創造條件、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各類專業化社會化組織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經營管理、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各類創業輔導。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21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久久精品五月天导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