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進入后脫貧時期的鄉鎮村與鄉村振興有機的銜接問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我以為這是“十四五”時期我國“三農”工作的一項新的重大的任務,是后脫貧時期縣鄉村進入鄉村振興的新起點,再出發,也事關著鞏固脫貧的成果順利地轉入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國家實行精準扶貧脫貧戰略,是中央2015年11月做出的重大決策。到2020年末,我們用了5年的時間,全國832個貧困縣要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8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目標就是“兩不愁、三保障、一個高于、一個接近”,而且要全部進入小康社會。
我們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十九大提出的,到現在已經有三年的時間。到今年的年末,應該說鄉村振興“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第一步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了。到2020年末,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要基本形成,各地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得以實現。從“十四五”開始,鄉村振興要加大投入,按照韓部長今天講的,要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加大力度,要奔向第二、第三步戰略目標。從2015-2020年,這五年期間是我國“三農”工作的大改革、大調整、大發展、大變化的重要歷史時期。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都發生了重大深刻的變化。最為突出鮮明的標志就是同步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是我們要看到剛剛脫貧的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在發展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應該是發展階段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的差距上,那就是發展水平的差距、生活水平的差距、社會保障的差距、公共服務的差距、社會管理的差距、政策機制的差距。
在“十四五”時期,要解決后脫貧時期的貧困地區和非貧困地區的差距,搞好脫貧攻堅和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應該是“三農”工作一項緊迫而繁重的任務。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解決好這個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文件指出,要抓緊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意見。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是建立健全有機銜接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問題。差距是多方面的,銜接的措施應該也是多元化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從機制和政策上搞好有機銜接,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健全有機銜接的機制。
一是要從規劃的安排上,搞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有機銜接的統籌規劃機制。還是要解決規劃“兩張皮”的問題,安排不銜接的問題,這樣的規劃成本高、效率低、不同步,搞好規劃的銜接,統籌安排,是一個有機銜接的基礎。所以要規劃設計一張圖、一盤棋,搞好頂層設計。實行鞏固脫貧成果,解決相對貧困問題與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建立健全解決鄉村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推進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而且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問題為導向,針對不同的脫貧地區制定差異化的政策措施,來推進鄉村振興。
二是從政策扶持上,搞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有機銜接的政策扶持機制。我認為不要剛一脫貧,一些扶貧政策機制就有變化,應該保持一些脫貧政策措施的穩定過渡,要有穩定性,同時要制定繼續支持扶持脫貧攻堅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的政策措施。各地在脫貧攻堅時期,創造了一些脫貧攻堅的新業態、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不要因為脫貧攻堅結束了,我們的支持力度就減小了,或者這些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就中斷了,而是要繼續扶持支持把這些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統籌納入鄉村振興之中。特別是創造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的這些新模式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新業態、新模式,要建立一個在政策上有機銜接的機制。
三是要從產業的發展上,搞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實際上,脫貧攻堅最重要的是產業發展,要有產業基礎。鄉村振興中五大振興,第一個振興就是產業振興。我認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最重要的銜接應該是產業發展的銜接,它們有著密切的結合點和互動的關系。所以,產業振興是鞏固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們既要求產業扶貧脫貧,又要產業鞏固和振興。要及時把產業聯動脫貧轉為產業聯動鞏固脫貧成果,產業聯動振興鄉村,要把農業一二三產業聯動起來,實現產業的優勢互補,強化產業的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這樣來提高產業的集約效應和聚集效應。按剛才曉華主任還提到要大力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扶持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把這一點作為有機銜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特別是我們要大力支持一些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帶動有機的銜接,推進有機的銜接,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產業在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當中發揮持續的作用。
四是要從應對風險挑戰上,搞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有機銜接的風險應對機制。我認為無論是鞏固脫貧,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還是鄉村振興問題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越加感到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們面臨的各類風險和挑戰在加大,風險的種類在增多,挑戰的嚴峻程度在提高。我們不僅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而且還面臨著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面臨著國際上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破壞貿易自由化行為的風險。所以,我們面臨的風險與以往相比,無論在數量、種類和程度,都在不斷加大。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特別是南方一些地方洪澇災害的影響,已經脫貧的地方會不會出現返貧是個問題。怎樣建立一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機制,特別是抗御風險的機制,我覺得非常重要。特別是現在農業和農村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弱。一個疫情來了,產業鏈、供應鏈就斷了,增收鏈就斷了。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基礎支撐能力不強,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特別是那些剛剛脫貧的地方,基礎還很不穩固,產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補齊三個短板的任務比其他地方還要繁重。所以,我們應該建鄉村振興立抗風險機制。
今天保險業的大家也來了,我覺得這是和以往“三農”發展大會不同的地方。要建立健全農業保險機制,完善保險體制,不但有一級保險,還要有二級、三級保險。既要有農業保險,還要有巨災保險和再保險。通過保險機制體制,為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保險保障。
五是要從鄉村治理上,搞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鄉村治理的銜接機制、管理機制,促進經濟資源向鄉村基層傾斜。落實中央出臺的加強治理的文件精神,落實治理管理制度,完善機制,而且要建立自治、德治、法治三結合的治理機制,建設平安鄉村、幸福鄉村。
六是要從組織引導上,搞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五級書記抓脫貧,要轉入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切實加強領導,工作不放松、力度不減弱,搞好機制體制的銜接。要建立健全解決貧困問題長效機制,妥協地推進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的平穩轉型。同時,我們還要注重解決好邊遠鄉村貧困戶問題,注重解決好“六保”“六穩”的問題,通過加強領導、加大力度來搞好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兩個戰略在交匯期的平穩過渡,共同進入鄉村振興這個偉大的事業當中去。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本文為作者在“2020中國三農發展大會”的發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