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道林:設施用地和耕地保護并不矛盾

[ 作者:朱道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2-14 錄入:王惠敏 ]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堅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明確用地類型和供地方式,實行分類管理”。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農村土地改革,先后制定實施了和土地承包、流轉、入市相關的多項政策。到今天,鄉村發展的用地還存在哪些難題,“中央一號文件”所提出的破解之道,又該如何實施?為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道林。

現代農業的用地形式在變化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設施農業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朱道林認為,這一政策和現代農業轉型對用地需求的變化有關。

“在我看來,今年的一號文件關于農業用地管理的政策變化,主要是為了適應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業產業格局由傳統種植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對農業生產用地需求發生了變化有關”,朱道林說,“傳統農業主要以種植為主,對設施用地的需求不高,但隨著傳統農業在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用地的形式、結構都發生了變化,比如現代農業中,就需要存放農機、農產品儲存、加工、管理等方面的配套用地,這樣的情況下,傳統農業的用地模式就無法適應了”。

在過去,設施農業用地的標準為5%,朱道林說,“過去的標準,現在看來,有的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要求。因此,這一次提出‘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分揀包裝、廢棄物處理、管理看護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根據生產實際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這是一個關鍵的變化?!?/p>

那么,設施用地到底多少合適?朱道林說,“目前這是需要盡快研究的問題,到底是多少合適,需要盡快研究提出新的標準?!?/p>

放寬設施農業用地不意味允許亂建大棚房

保障基本農田是我國長期以來堅持不變的政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同樣要求“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允許設施農業用地使用耕地,是否會影響耕地保護?

對此,朱道林說,“在嚴格監管,嚴格保持真正用于農業生產的設施用地使用耕地,這兩者就并不矛盾。第一,耕地紅線并沒有變,還是要堅持保障。第二,設施農業用地是為現代農業的轉型服務,最終的目的也是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

前年以來,我國多地拆除大棚房、拆除農業違建,此次放寬設施用地,是否是對當初拆違的糾正?朱道林認為并非如此,他說,“拆除違建的根本目的,是解決那些占用農業用地建造非農設施的問題,這一點現在也是不變的,這次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嚴禁以設施農業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即是如此。當然,也不否認,在過去拆除農業違建的過程中,有些地方一刀切,導致影響了正常的設施農業發展的情況,這一點要分清楚”。

放寬設施農業用地,并非意味著允許亂建大棚房,朱道林說,“文件所提出的政策,根本的目的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滿足新興農業發展的用地需求。對于以設施農業為名進行非農建設的,仍舊要嚴格管理”。

此外,“中央一號文件”中還提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對此,朱道林說,“這其實是如何按照規劃用地規則保障設施農業用地需求的前提,比如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需要一定的建設用地,過去這一部分確實是不足的,需要適當增加規劃指標予以保障。但同時,必須注意的是,10%是一個政策保障,并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用光。在實踐中,還必須遵循客觀的市場規律,考慮不同區域是否真的有這樣的需求,有這樣的市場,不能為了滿足這個數字而盲目去規劃和建設”。

土地流轉必須遵循自愿原則

近年來,我國各地鄉村都在進行土地流轉的嘗試,頂層設計層面也出臺了多項政策進行鼓勵和推進。不過,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地方強制流轉、政府一廂情愿推動流轉,出現流轉后企業難以盈利等問題。

對此,朱道林說,“對于農用地三權分置、土地流轉等,肯定是需要鼓勵的,這既是解決農村人口進城以后土地閑置問題的需要,也是滿足新興農業主體對農用地需求唯一手段。不過,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必須要堅持自愿原則,現行的政策、法律(如《農村土地承包法》)都在著重強調這一點,那些確實已經不再種地,或者不想、不能再種地的,在自愿的情況下,可以把土地流轉出去。但必須要警惕和防止為了流轉而流轉、政府一廂情愿推動流轉等現象?!?/p>

事實上,地方的強制流轉,往往很難真正起到流轉的作用,朱道林說,“國家推動和提倡農村土地流轉,但在執行層面有些地方當成任務,甚至互相競賽流轉規模,這就很麻煩。事實上,如果農民和企業雙方都沒有積極性,最終流轉結果對雙方可能都是不利的,對農民來說,流轉了再想種地就不能種了,對流轉入手的個人或企業來說,往往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也難以賺到錢”。

另外,農村土地流轉費的變化也值得關注。對于農民來說,流轉土地可以獲得財產性收入,是不是一件好事,在朱道林看來,并不盡然,他說,“流轉可以讓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這沒問題。但換個角度看,這些財產性收入,對農民的增收到底有多少幫助?可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明顯。普遍來說,一畝地的流轉費也就幾百塊錢,一千塊算不錯了,兩三千就到頂了,要說這些錢對農民增收有很大的幫助,說服力顯然不足”。

對農民幫助不大的流轉費,對新興農業主體來說,卻是真實不虛的生產成本,朱道林說,“假如流轉費是一千塊,再加上其他生產成本,每畝要能夠產出兩千塊甚至更多才能夠本,但如果是種糧食等大田作物顯然是很難有利潤的,這也是有些土地流轉以后變著法兒改變土地用途的原因之一,進行非糧、非農利用,甚至導致非農建設等違法用地。因此,土地流轉必須遵循自愿原則、遵循市場規律?!?/p>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京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100不卡论理片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日本乱人伧片中文二区 |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 | 午夜飘花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