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建水:國外現代家庭農場研究

[ 作者:劉建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0-17 錄入:王惠敏 ]

家庭農場在世界上有悠久的歷史,是許多國家農業制度的基礎,對促進農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至今仍在農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美國、法國、荷蘭為例,美國人少地多,法國人地比例適中,荷蘭人多地少,在不同土地資源稟賦條件下,在不同時期三個國家都先后建立起現代家庭農場體系,構成本國發展現代農業和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內在基礎。三個國家的家庭農場雖然在演變過程等方面稍有不同,但卻呈現出許多共同特征。

一、家庭農場認定上:外延邊界較為寬泛

雖然世界上家庭農場歷史長久,作為農業生產的基本單元廣泛存在,但在大部分國家中,家庭農場卻是一個模糊而寬泛的概念,一個農戶只要擁有一定規模的土地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從事農業生產,就自然被認作為家庭農場。相對而言,美國的定義較為明確一些。美國現代家庭農場的概念產生于70年代初,當時美國政府為家庭農場提出了三條標準:一是由家庭成員經營管理,二是家庭承擔風險,三是家庭必須提供本農場勞力一半以上。符合這三條才被承認為家庭農場,才能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美國對家庭農場的內涵有特定的解釋:1978年以前,指耕地面積少于10英畝,但當年農產品銷售額達到250美元的農戶;或者耕地面積在10英畝以上,而年銷售額達50美元以上的農戶都屬于農場。1978年后,將銷售產品價值提高為1000美元。從這個解釋中可以再衍生出第四條、第五條標準,即經營土地規模標準和農產品交易標準。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農場經營形式呈現多樣化,歸納起來,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種類型的家庭農場:

一是獨戶農場,即完全符合上述定義的農場。經營者及其家庭是農場的所有者和投資者,勞力主要由農場主及其家屬提供,是一個獨立的生產單位、自負盈虧,有產品交易活動。獨戶農場目前占到家庭農場總量的70%左右。

二是合伙農場,也可以稱為聯合農場。合伙人中,有的是一家人中的兩代人,所有者和經營者有比較親近的血緣關系;有的是三人以下沒有血緣關系的合伙經營;有的是兩個家庭農場合并后農場主聯合經營,等等。合伙農場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雖然多元化,但農場勞力還主要由農場主及其家屬提供。合伙農場目前占到家庭農場總量的20%左右。

三是公司農場,也稱為企業化農場。農場經營內容由單純的農產品生產延伸到加工儲藏、農業休閑、旅游服務等領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貯藏等實現了一體化。家庭勞力已不能滿足需求,大量雇用外部勞力,甚至外部勞力數量已大大超過家庭勞力數量。公司農場目前占到家庭農場總量的10%左右。

四是兼業農場。除了種地之外,家庭還從事農場以外的工作。兼業農場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農場特別是小農場收入低,難以維持生活,不得不從事農場以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養家糊口。兼業者主要是獨戶農場和合伙農場的所有者與經營者。

從四種類型家庭農場的發展變化情況看,近些年獨戶農場發展式微,雖然在許多國家中,獨戶農場的數量仍占居優勢,但生產的農產品價值總量不斷衰減。相反,合伙農場特別是公司農場的數量增長迅速,提供的農產品數量與價值量大幅增加,地位和作用日趨增強。

二、生產方式上:高度專業化

專業化可劃分為生產專業化和作業專業化。生產專業化是指一個農場只生產一二種農產品,如專門種植大田作物,專門種植蔬菜或水果,專門飼養牲畜或家禽。作業專業化是將過去由一個農場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種、田間管理、收獲、運輸、儲藏、營銷等,均由家庭農場以外的企業來承擔,使家庭農場由原來的自給性生產轉變為商品化生產。

荷蘭幾乎沒有小而全的家庭農場,絕大部分是專業農場。如畜牧業生產,奶牛和肉牛、肉豬和母豬、蛋雞和肉雞,往往是在不同的農場分別飼養;同一農場內部,也是按照養牛、擠奶,運送等不同工序進行專業化分工,如同工業企業組成一道道“生產線”。溫室花卉也是如此,一般花農只種植一種花卉。與之相對應的,荷蘭的農業科研、投入品生產供應等也形成了專業化。在農業科研方面,有專門研究露地蔬菜的,有專門研究溫室蔬菜的;有專門研究奶牛的,也有專門研究肉牛的等;在溫室設備方面,也有專門的生產廠家,他們每隔6—7年就能為農民提供新一代的產品;在為溫室生產服務方面,有專門提供泥炭土、種子、花球莖、種苗、肥料、農藥、容器、包裝品等各種公司,每個專業化服務公司都各具特色。

法國農場按照經營內容大體可分為畜牧農場、谷物農場、葡萄農場、水果農場、蔬菜農場等等,大部分只經營一種產品,突出各自產品的特點。比如法國迪埃普至波爾多一線的西部大區的奶業、生豬和家禽,地中海沿岸、加隆河谷和香檳等地區葡萄種植,諾爾、庇卡底和香檳地區的甜菜,西南部和南部沿海一帶的水果蔬菜,都形成了家庭農場的專業化生產。

美國形成了10個農業生產區域,每個區域主要生產一二種農產品。北部平原是小麥帶,中部平原是玉米帶,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區主要飼養牛、羊,大湖地區主要生產乳品,太平洋沿岸地區盛產水果和蔬菜。在這種區域化布局的基礎上,家庭農場建立和發展了生產經營的專業化。

三、生產組織形式上:實行生產一體化

所謂農業生產一體化,就是農業再生產中供產銷三方面業務的有機結合或綜合,農業一體化也稱為農業綜合企業或農工生產綜合體。農業一體化這種新型生產關系,是技術進步和農產品生產高度區域化、專業化的結果。隨著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機會日益減少,因而農業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農產品加工業。而農產品加工業的現代化發展,又要求農業進行工業化類型的生產,即大批量的、均衡的、標準化的、高質量的和價格逐漸下降的生產,這就推動了農業和工業的不斷融合。農業一體化在50年代起源于美國,很快傳入歐洲和日本。農業一體化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開辟了農業生產社會化的新途徑,成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的內在基礎和推動力量。

以法國為例,在20世紀60年代,法國農工生產便邁開了一體化步伐,農業的產中部門和產前、產后工商業一起組成生產聯合體(也稱農業食品工業綜合體)。一體化公司有私人、合作社和跨國公司三種類型,各種類型的一體化公司對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具有決定權和控制權。在牛奶生產中,奶制品加工企業從擠奶、飼養、衛生管理、良種繁育等各個環節,對奶牛場進行指導與管理。在家禽生產中,家庭農場雖然是禽舍的所有者,但雛雞、飼料供應以及生產的規模、產量、結構、產品銷售都由公司負責,雞場的改革也由公司作出強制性規定,不能滿足公司需要的家庭農場將被淘汰。一體化生產給公司帶來的好處:一是降低了一體化公司和一體化農場的生產成本;二是可以生產出穩定的并符合消費者需要的高質量產品;三是可以隨時調整一體化農場的生產計劃,管理和使用好固定資產設備。一體化生產給家庭農場帶來的好處是:盡管喪失了經營決定權,但能優先利用一體化公司管理的、生產效率高的生產要素,減少生產的盲目性,提高經營效果,增加農場利潤。

四、發展趨勢上:家庭農場總量減少與規模擴大并行

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特別是農業機械化逐步實現,使農場在不改變勞力數量的條件下,擴大土地耕作規模,開展集約化生產成為可能。由于為數眾多的中小農場用不起機器,在技術優良和資本雄厚的大農場的競爭下紛紛破產,農場數量不斷減少,而農場規模卻不斷擴大。這種趨勢在20世紀40年代前后開始,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還未有停止的跡象。

美國家庭農場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時期,隨著到1940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家庭農場兩極分化,小農場消亡和農場數量減少步伐加快。從1959年到1981年,美國農場總數共減少126.9萬個,平均每年減少5.5萬多個,減少的大部分是年銷售額在2萬美元以下的小型家庭農場,而年銷售額在1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農場,23年間增加了14倍,從占農場總數的0.55%增加到12.3%。法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一系列國家政策干預下,農場從1955年的229萬個,減少到1997年的68萬個;農場平均規模從1995年的16公頃,增加到1997年的41.7公頃,42年間農場減少了70%,土地規模平均增長了157.5%。1950年荷蘭全國農場數量達到頂峰40萬個,此后,農場數量逐年減少。到1980年減少至14.5萬個,農場數量減少了近64%,到1995年又進一步減少至11.3萬個,2000年降到了10萬個以下。半個世紀里,荷蘭農場的總數只剩下了1/4。其中,奶牛農場在1975—2000年,數量減少了70%,而1985—2001年,飼養50頭以上奶牛的農場卻上升了20多個百分點,100頭以上的特大農場從1%上升到8.2%。

五、經營形式上:生產者的外部化和所有者的兼業化

一是生產者的外部化,即雇用外部勞力的家庭農場普遍化。隨著農場數量的減少和農業勞動力的不斷外流,規模不斷擴大的家庭農場的自有勞力,難以完成農場全部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不雇用家庭以外的人員,農場雇工現象越來越普遍化了。根據美國1974年農業普查資料,當年產品銷售額在10萬美元以上的大農場,平均每個農場雇工6.3人,其中年銷售額50萬美元以上的農場,平均每個農場雇工32.2人;產品年銷售額在4—9.99萬美元的農場,平均每個雇工1.5人;年銷售額在2—3.99萬美元的農場,平均每個雇工0.9人;年銷售額在0.25—1.99萬美元的農場,平均雇工0.5人。1978年美國農場總勞動力395.7萬人,其中雇用勞動力126.8萬人,占總勞動力的32%。法國1985年家庭勞動力與雇工數量之比為1∶0.24。2001年荷蘭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有勞動力2.89個,其中家庭勞動力2個,另外雇用外部勞動力0.89個,家庭勞力與雇工數量之比為1∶0.44,而溫室園藝業所雇用的家庭外固定勞動力比例超過了65%。二是農場主身份的兼業化。兼業農是指一年中從事非農業活動100天以上或者其非農業收入大于農業收入的農場主。二戰以后,發達國家農民身份上的最重大變化,就是兼業農這一階層的發展壯大,目前農場主兼業已非常普遍。早在1979年,美國家庭農場經營者從農場外獲得的收入,占其總收入已接近60%。而且農場越小,農場外收入的比重就越大,年出售農產品不足2萬美元的家庭農場,從場外平均獲取的收入占到了家庭總收入的85%。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美國農場主韓丁,就是一個典型的兼業農。韓丁在經營農場的同時,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工作在協會里或者通過發表演講來獲得農場外收入。韓丁的妻子在一家商務機構工作,每年有1萬多美元的收入,這樣韓丁一家才能維持中等收入水平。

六、組織體系上:對合作社高度依賴化

三國的農業合作社功能非常強大,幾乎能夠提供農業生產所需的各種服務,對農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成家庭農場特別是中小家庭農場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依靠。

美國的每家農場至少與l—2個農業合作社有密切聯系。全美現有農業合作社4000多家,根據它們為農民提供的服務項目,可分為生產、購買、銷售、信貸及電力電話等幾個種類。其中,生產合作社主要為農戶提供耕地、播種、插秧、施肥、除草、收割等服務,還負責對產品進行深加工。購買合作社主要為農民購買種子、農藥、農膜、農機具等農用生產資料,并提供種類繁多的科技服務,如土壤測試、防疫、奶牛改良、作物監測直到經濟核算和法律咨詢。銷售合作社主要負責農產品的集中、儲藏、價格談判,并組織拍賣活動。信貸合作社主要為農民提供低息貸款,幫助農戶融通生產資金。其貸款種類,分季節性貸款、彌補周轉金不足的中期貸款、用于基本建設的長期貸款和支持出口的專項貸款。目前,農業合作社系統提供的貸款,已占全部農業貸款的40%。而電力電話合作社,則是主要為農民提供電力及各種通訊服務。

荷蘭村村都有合作社。合作社的口號是“有福同享、團結增添力量”。合作社聯合采購農業生產資料、共同加工和出售農產品以及籌集資金等。荷蘭具有完備的合作社立法制度。合作社為互利互惠的非營利性組織,一般年終結算時除為下一年留下適當的運作資金外,其余全部利潤均按會員出售產品成交額的比例返還會員。在荷蘭農民的收入中,至少有六成是通過合作社取得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荷蘭農民成立了自己的合作銀行——荷蘭農業合作銀行(即拉博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主要從事農業、農業機械和食品工業等行業的金融交易,2005年資產總額達到5060億歐元,純利潤約21億歐元。目前,拉博銀行在全球37個國家設有1500多個分支機構,員工5萬多人,私人及企業客戶900萬名,在荷蘭擁有150萬名會員,是荷蘭的第2大銀行,為荷蘭農民提供著60%的信貸等金融業務。

法國目前所有農產品生產都建立有行業組織,從中央、大區到各省都設有行業組織的相應機構,同時在國家一級建立了合作社聯盟和合作社總社。法國通過國家、合作社聯盟或總社以及行業組織“三位一體”,對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實行橫向組織與縱向組織交替管理的體制,有力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及食品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通過合作社聯盟和總社以及各類行業組織這些民間組織來管理家庭農場,并與政府的政策協調起來,形成聯合交織的家庭農場管理體制,這是法國現代家庭農場發展一條很成功的經驗。

作者單位: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當代農村財經2016年第10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