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陳明星:著力創新精準扶貧實施機制

[ 作者:陳明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27 錄入:王惠敏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當前,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面對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發展能力弱、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等嚴峻形勢,以及在減貧路徑、減貧政策、減貧治理等方面面臨多重挑戰,要順應經濟新形勢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規律和趨勢,積極創新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當前精準扶貧面臨多重挑戰

一是結構性貧困倒逼減貧路徑轉變。納克斯提出的針對區域層面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事實上也同樣適用于貧困戶層面。在脫貧攻堅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未脫貧人口的致貧原因不僅僅在于生產資料或勞動力的匱乏、身體健康狀況的不佳,還在于知識積累和社會資本積累等方面的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因為貧困所以貧困”的結構性貧困惡性循環。這是對脫貧攻堅的深層挑戰,迫切要求精準扶貧不僅要加強經濟層面的幫扶,更要加強在教育、技能和思想觀念等方面全方位個性化的幫扶,否則難以從根本上實現穩定脫貧。

二是扶貧資源邊際效益遞減倒逼減貧政策創新。伴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扶貧資源投入呈現邊際效益遞減的態勢,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歷史欠賬,扶貧資源投入的成本大幅提高,脫貧攻堅正在走進高成本時代。這迫切需要進一步推進減貧政策創新,實現“政策對接無落差、政策銜接無縫隙、政策承接無障礙”,優化配置扶貧資源,尋求扶貧脫貧新路徑新模式。

三是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倒逼減貧供給側改革。貧困地區不僅普遍生態環境脆弱,而且面臨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挑戰,特別是霧霾天氣、水污染、土壤污染、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后備土地資源不足與產業扶貧需求的矛盾日趨突出。這些都迫切需要從扶貧投入側入手,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通過扶貧投入結構優化來提高扶貧成效和質量,增強脫貧成效的穩定性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農民民主法治意識增強倒逼減貧治理方式變革。隨著民主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當前農民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維權意識等普遍增強,在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貧困人口識別、精準幫扶等問題上,逐漸懂得掌握和運用法律來爭取自身權益。這就迫切需要減貧治理方式能夠適應這一形勢,不斷優化減貧治理結構、提升減貧治理能力。

積極創新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脫貧攻堅不是為了一時摘帽,而是要實現穩定脫貧,從根本上解決脫貧之后的持續發展問題,因此,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要堅持短期脫貧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精準發力、精準施策,構建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一)構建參與式橫向動態精準扶貧機制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前提,這已成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識,但在具體執行中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靶向療法”的“脫靶”現象。而且,精準扶貧本身是要促使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但由于一些貧困人口主觀能動性不足,扶貧有時變異成了“扶懶”,一些地方大包大攬、包辦代替的精準幫扶舉措助長了其“等靠要”的心態。因此,要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主體作用,在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規劃、項目選擇等方面,尊重實際、實事求是,構建自下而上的參與機制,有序引導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主動參與、實施、管理和監督,保障其知情權、發言權、決定權和監督權。同時,加強橫向監督,強化公平、公開、公正,并建立貧困人口的動態調整和修正機制,完善精準幫扶舉措的雙向反饋機制,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增強其參與感、獲得感和公平正義感,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增進社會和諧。

(二)完善全方位個性化精準扶貧網絡體系

通過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環節的精準把握,建立健全涵蓋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的全流程全方位個性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網絡體系,實現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準督查、精準考評和精準管理。在精準識別環節,重點在推進參與式橫向動態識別的基礎上,對貧困人口是否具有脫貧能力進行再識別,對不具有脫貧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兜底保障;對具有脫貧能力的貧困人口,列入精準幫扶對象。在精準幫扶環節,強調在幫扶主體與幫扶對象雙向互動的基礎上,制定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多維一體”幫扶方案,包括轉移就業、產業扶持、易地搬遷、社會保障、特殊救助,交通扶貧、教育扶貧、衛生扶貧、水利扶貧、電力扶貧,以及村級集體經濟培育、基層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包括基本生產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文化扶貧和生態保護扶貧等。在精準退出環節,重點考察是否達到具有可持續性、具有一定自我發展能力的穩定脫貧標準。

(三)科學構建扶貧資源投入評價監測機制

精準投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保障,但在實踐中存在重脫貧攻堅進程、輕扶貧投入效率傾向,在開展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時,也只是重點考核評價扶貧項目實施成效及資金管理使用等,較少涉及對扶貧資金投入效率的考量。因此,要在關注脫貧成效的同時,高度重視扶貧資源使用效率,建立扶貧資源投入評價、統計及預警機制。一要建立健全扶貧投入評價體系,運用大數據平臺,綜合貧困區域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發展需要與發展可能,構建區域扶貧投入評價指標體系,從總體上測算區域扶貧投入需求總量。二要建立健全扶貧投入統計體系,與專項扶貧、行業扶貧與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相適應,構建統一、規范、簡便、科學的區域扶貧投入統計指標體系,全面、真實、準確反映區域扶貧投入情況。三要建立健全扶貧投入監測體系,通過加強大數據、信息化管理,對扶貧資源投入的不足、適中、過量等狀況,進行量化測算并及時評估預警,實現扶貧資源投入的動態監測、動態調控,在增進區際公平、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同時,確保扶貧資源精準投入、高效運轉,切實提高扶貧資源投入的效率。

(四)積極創新農業生態補償扶貧模式

目前,生態補償扶貧已經納入精準扶貧范疇,作為精準幫扶的一個重要途徑。由于貧困地區也多集中于糧食主產區,因此可探索將農業生態補償納入生態補償扶貧范疇,根據“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扶貧機制。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支持重要水源地及具有生態服務價值的糧食主產區,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環境治理補償制度,對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實施耕地輪作休耕的農民,給予一定補助。探索運用碳匯交易、綠色產品標識等市場化補償方式,引導各類受益主體履行農業生態補償責任。積極探索農業生態補償的產業化扶貧途徑,通過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經濟林果等產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五)健全多元立體精準扶貧治理體系

脫貧攻堅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不僅要關注扶貧的舉措和進度,更要關注脫貧的成效和質量,因此,要加強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準管理,堅持貧困扶持與減貧治理相結合。要在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礎上,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運用大數據等先進科技手段,構建扶貧資源傳遞系統,完善貧困動態監測機制。積極構建融合政府、社會、市場和貧困人口等主體,兼顧扶貧成效與扶貧效率的多元立體精準扶貧治理體系,切實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效。著力完善扶貧治理制度體系,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因村派人、措施到戶等一整套扶貧政策和制度,尤其是各種政策和制度的銜接與配合,并推進扶貧法治化建設,推動相關扶貧實踐從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乃至法治層面。著力創新扶貧治理方式方法,將各地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探索進行總結、提煉和提升,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扶貧治理方式、方法和模式。著力提高扶貧主體的治理能力,積極推進扶貧幫扶主體與幫扶對象的雙向互動和深度對接,提高各類幫扶主體的幫扶效能,提升幫扶對象的承接能力,增進扶貧效率。積極加強基層組織和扶貧隊伍建設,建立有效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提高推進精準扶貧及化解扶貧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05-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不卡一本 |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亚洲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