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根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目標要求,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人,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范小建聚焦扶貧工作多年,此前曾擔任國務院扶貧辦主任,目前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接受南都記者獨家采訪時,范小建十分關注基層扶貧工作進展,他坦言"越往后,脫貧的難度會越大"。他呼吁堅決整治基層扶貧中的少數干部腐敗行為,"這些在老百姓身邊的腐敗,不堅決整治,不足以平民憤,也難以樹立黨和政府的威信"。
【訪談】
今年脫貧攻堅要加強針對性
南都: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明確任務是今年確保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實現這個目標面臨哪些挑戰?
范小建:2017年要再減少1000萬以上的貧困人口,這個任務的確很艱巨。越往后,脫貧的難度會越大。因為越往后,文化素質不高的人口比重越高,因病致貧人口、老年人的比重越高,沒有勞動力或缺乏勞動力的比重越高,一些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比重也在上升,加上一些地方生態條件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從外部環境上存在許多限制因素,所以說是難度越來越大。
南都:如何面對這種復雜局面?
范小建:解決這些問題,要綜合施策。一方面要抓好現有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還要把連片特困地區的發展與精準扶貧的措施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要強調在已有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加強針對性,缺什么就補什么,做到真正補短板。
南都:那么今年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是哪些?
范小建:重點工作,關鍵是要抓好深度貧困。從區域上看,主要是連片特困地區、邊境地區;從群體上看,主要是殘疾人、孤寡老人、缺乏技能的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從問題上看,因病致貧的問題、路的問題、水的問題、危房改造的問題,等等。
南都:所有致貧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因病致貧占42%。因病致貧的人數目前有多少?這部分人群的脫貧任務是不是最難的?我們對于這個群體采用什么精準扶貧辦法?
范小建:2016年,經過衛生部門和扶貧部門的認真核對,有病人的貧困家庭大概是553萬戶。這部分家庭的脫貧難度的確比較大。我認為,目前一方面要進一步落實合作醫療、大病統籌、大病救助、低保等減貧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特別是居住和飲水條件,體現"預防為主的"思路。像有些地方病高發的地方,目前在一些集中搬遷地區明顯減少,這與居住條件、飲水條件的改善不無關系。這對于克服因病致貧也是非常重要的。
扶貧工作要瞄準"最后一公里"
南都:目前,地方扶貧辦已經陸續建立了貧困退出的機制,去年退出了多少人?如何確保"精確推出"?
范小建: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制定并出臺了貧困退出機制和辦法。貧困人口的退出要以戶為單位,要在貧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超過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基礎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并要經過民主評議,村兩委和工作隊核實,貧困戶認可,公告公示后,才可以退出。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去年退出的貧困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衡量退出的精準性,目前的主要辦法是通過抽查、督查和評估。
南都:社會也很關注"假貧困"的問題,比如廣西去年就剔除了50萬"假貧困",全國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范小建:據了解,2015-2016年全國范圍的"回頭看",動員了近200萬人進村入戶開展核查,共剔除識別不準的人口有929萬,又重新補錄貧困人口807萬,識別的精準度進一步提高。各地嚴肅查處建檔立卡中弄虛作假、失職瀆職、優親厚友等行為,處理相關責任人7465名。
南都:陜西省紀委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陜西省給予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涉案人員黨政紀處分1497人,其中縣處級2人,鄉科級219人,剩下的全是村干部,計1276人,占比高達85.2%。一個省一年有一千多名村干部涉案,說明了什么問題?
范小建:這個問題很重要,值得重視。
村干部涉案比例這么高,充分說明管理的難度比較大,也說明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性。我們的扶貧工作,基本上是在貧困村,而貧困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班子素質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比較差,有的地方甚至還找不到一個符合條件的村干部。扶貧工作,是我國農村基層相對薄弱的環節,又要做一件要求非常精準的事,管理難度的確很大。
南都:最近甘肅省長林鐸也到一個地震異地安置點暗訪,村民告訴他,在農村如果和干部拉不上關系,就評不上低保戶,更有甚者,一些鄉村干部在群眾的低保金中揩油抽成。有一種觀點認為,扶貧反腐的關鍵在澄清吏治,你怎么看?
范小建:我相信,這種情況肯定有。我認為,出現這種問題,首先還是要加強教育。因為總體來講,基層干部的多數和大多數是好的,他們為村里的鄉親們脫貧致富辦了不少好事,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很不容易。但同時,也確有少數人,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對這種人,要毫不手軟,堅決整治。這些在老百姓身邊的腐敗,不堅決整治,不足以平民憤,也難以樹立黨和政府的威信。
南都:最高檢最近也表示,扶貧資金"最后一公里"貪污侵吞比較嚴重。從制度上有什么辦法杜絕這種扶貧領域"最后一公里"問題?駐村工作隊有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范小建:村干部涉案所占比重比較大,在以往也是有類似的情況。
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完善制度。因為過去的管理辦法已經做了不少的改變,比如說原來是"資金、任務、權力、責任"四到省,而現在已經大部分到縣了;二是加強教育和培訓,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政績觀,并使基層干部了解和掌握新的辦法和規矩;三是要加強監督,"警鐘長鳴",對于敢于以身試法者要堅決處置,發揮警示作用;四是要建立一些新的機制,比如說駐村工作隊。他們不但了解黨的政策,而且與當地人沒有太多瓜葛,便于開展監督。至于說駐村工作隊的作用,多數是好的和比較好的,少數作用發揮不夠,也要進行調整和加強。
扶貧資金縣級統籌管理要跟上
南都:目前,扶貧資金管理的發放權限已下放到縣級機構,讓縣里統籌使用,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資金使用的效率是否提高了?
范小建:扶貧資金的管理權限逐步下放到縣,這肯定是個方向。因為目前扶貧資金的使用大多是在村里和農戶,中央和省都不可能管得那么細??傮w上是要逐步下放。2015年是達到了75%左右的縣,今年基本上都下放了。據了解,下放以后,從資金的撥付情況看,比原來肯定是快了,這一點是明確的。但一下子都到縣,下面還有個"接不接得住"的問題,在管理上可能一時會有點跟不上。好在現在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這些問題了。我想逐步會有所改變。
南都:你去年也對縣一級管理發放扶貧資金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如果管理跟不上,容易出問題。現在來看,您的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之后,考慮如何完善資金管理制度?
范小建:就是擔心出現一些類似的情況。不過,既然已經注意到了,并在努力改進,相信會逐步得到解決。我相信在一線的同志會拿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南都:你去年也特別提到,要重點加強移民搬遷項目單位資金管理,為什么?
范小建:因為這方面的資金量太大,時間太集中,項目太多,環節太多,客觀上容易出現漏洞。根據易地扶貧搬遷的規劃,"十三五"期間要有9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搬遷,資金總量5922億,如果再包括同步搬遷人口,搬遷人口規模將達到1628萬,資金總量達到9463億。因為單純搬出來還不行,還要考慮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逐步能致富。所以,這兩年搬遷的密度就比較大,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249萬,2017年還要搬遷340萬,任務比較集中。
產業扶貧要長短結合、注重可持續
南都:考慮到農產品市場的需求彈性,產業扶貧中的同質化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央重視,怎么解決?
范小建:在市場體制條件下抓扶貧,的確要注意扶貧產業的同質化問題。受氣候和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往往有些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有局限性和相似性的特點,政府不支持不行,管得太具體也不行。如果都采取短期措施,同質化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
南都:會不會由于市場的原因,讓這部分人瞬間又回到貧困狀態?
范小建:這的確是一個挑戰。搞不好,因為市場波動而出現返貧是完全可能的。為此,要特別注意發揮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的作用。在產業布局上,還要特別注意長短結合,注重扶貧項目的可持續。(采寫:南都記者 吳斌 陳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都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