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溫鐵軍:生態文明戰略轉型與鄉村建設

[ 作者:溫鐵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4-16 錄入:王惠敏 ]

鄉村振興不能按照產業化的方式機械地推進。首先要弄懂一個問題,農業是什么,為什么要朝綠色發展方式轉變?農業被定義為第一產業是歐洲殖民擴張占領美洲、澳洲大陸后,為了能夠得到美洲、澳洲的原材料而提出的。事實上,當農業作為第一產業,需要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材料的時候,農村進入工業化的所有條件就被限制住了,所以現階段的農業是很難自主發展的。這是需要轉型的第一個道理。第二,在城鄉二元結構下,每當經濟遭遇重大危機的時候,往往是鄉土社會階層承載、消解了這些危機。比如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由于我們先啟動了新農村建設國家戰略,并通過四年建設,有80%、90%的農村實現了三通,中央就把出口退稅率轉變為補貼農民的消費折扣,農民購買出口遇阻的汽車、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直接享受13%的折扣,這樣就把外需轉變成了內需,中國也就渡過了那一輪的金融危機。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視同為當前中國面臨巨大挑戰、消除資本市場危機的應對之策,意義非凡。

穩住農村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國家戰略。面對嚴峻的國際常態,需要作出戰略性的轉型和調整。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確定下來,把生態文明戰略轉型與鄉村振興作為我們二十一世紀引領國際潮流的核心。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同志講了一個新的概念,叫逆城市化。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實際上在城里是很難找到生態文明的,只有回歸鄉土我們才能充分感受到生態的多樣性,因為農業是一個直接和大自然相結合的產業。所以說中國二十一世紀最有潛力的發展理念是鄉村振興。而當我們把這一概念講給國際社會的時候幾乎沒誰反對,這就是發展理念的引領。我們過去接受的都是只要城市化,把大量農業人口轉為城市人口,農業就會出現規模性發展。現在我們注意到中央正在調整政策,協同推進一二三產業發展。但毋庸諱言,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大多還是循著農業工業化也就是農業二產化的道路推進。因此,有很多新的知識、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去更新。

有些地區提出了農業三產化的概念。從歐洲農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借助優美的農村景觀和民宿推動農旅結合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思路,旅游農業一定是景觀農業的派生,農業多樣化的結果,從而實現農業的三產化。而日、韓農業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業的市場化、社會化、集團化能夠促進各類資本向農業、農村集聚。這些經驗的應用和探索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的內涵。站在我們自己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們要鼓勵農業進城,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發展農業,把都市農業的小型化變成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同時我們也要促進資源下鄉,比如學校下鄉、企業下鄉、機關下鄉等。

現代農業轉型有更深的意義。我們從1998年開始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業發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同時帶來了生產過剩、污染和債務的問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整個經濟要從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農業也要從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所以鄉村振興一個重要內涵是農業的轉型。我們有個重要的提法,發動市民下鄉,與農民聯合創業。城市人到農村創業干什么?發展立體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市民下鄉往往誰去呢?中等收入人群。這樣提出來就是讓農業回歸本質,實際上就是社會參與的生產發展。

湖南農村是一個資源環境多樣性的地區,有山有水、有各種各樣的資源條件,應該說湖南是很有條件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地方。因此,湖南農村要走好產業興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產業振興是現代農業的產業振興,現代農業是多功能性的,產業振興絕對不僅僅是指的第一產業,而指的是農業多功能。多功能農業的產業振興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湖南之路?這點對于湖南各地的干部、群眾,乃至于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個新的話題。我們只有轉變觀念、改變思路,才可能直面新的挑戰,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三湘大地。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1024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1Av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