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塘約經驗"調研報告
為深入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關于總結推廣“塘約經驗”的部署,遵照陳敏爾書記指示,按照李再勇秘書長4月21日專題會要求,由省委政研室牽頭,省農委、安順市委、平壩區委有關同志參與組成聯合調研組,在多次赴塘約村調研、對相關資料進行研判的基礎上,于4月22日—25日赴塘約村再次集中蹲點調研,同有關領導、鄉村干部、農民群眾進行了交流座談,深入了解塘約村改革發展情況。
塘約村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81畝,轄11個村民組,總人口921戶3393人。2013年塘約村還是全省最貧困的村之一,主要表現在:一是收入水平較低。農民收入只有3786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0%,有貧困戶138戶600人?!叭羰亍爆F象突出,空心化比較嚴重,最多時候有1100多人外出打工,其中70%以上是年輕人。二是生存環境較差。由于種地不賺錢,30%以上耕地撂荒,“破石板、爛石墻、泥巴路、水凼凼”是其真實寫照,2014年6月一場洪水沖毀了房屋和道路,讓塘約村雪上加霜。三是村級組織較弱。村級經濟基本無積累,村干部說話沒人聽、做事沒人跟,沒人愿當村干部。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人人爭當低保戶、戶戶爭要救濟糧。亂辦酒席斂財現象嚴重,村民人情支出不堪重負。
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化解面臨的現實問題?塘約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組織全村黨員和干部群眾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討論。塘約村黨支部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堅持黨建引領、改革推動、合股聯營、村民自治,把準群眾“拔窮根”的心愿,于2014年7月成立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以“三變”改革為抓手,做好農村改革這篇大文章。2016年與2013年相比,經過3年的努力,全村經濟社會、村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創造了貧困地區追趕跨越、全面小康的奇跡。一是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轉變。農民收入10030元,增加了6000多元,80%的農戶戶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50%的農戶建起了新房,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成了村文化廣場、林蔭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車道等基礎設施,被評為貴州首屆“十佳美麗鄉村”。二是實現了從后進村到先進村的轉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2.45萬元,增加了198.53萬元,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了,社會風氣變好了,人心變齊了。如今的塘約村被譽為“精神煥發的村莊”,到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三是實現了從封閉到開放的轉變。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初具規模,在合作社內部組建的運輸公司、旅游公司、建筑公司等經營實體,保障了全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外出務工人員從860人減少到50余人,農村“三留守”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通過調研,我們總的感受是:“塘約經驗”的核心要義是改革創新、艱苦創業,關鍵在于抓住了農村改革這個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目前看,“塘約經驗”的基本要義有三個方面:一是狠抓農村產權制度這個基礎性改革。圍繞“地”的問題開展七權同確,讓分散的資源聚集化、模糊的產權清晰化、集體的資產市場化,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二是狠抓農業經營這個關鍵性改革。圍繞“錢”的問題開展合股聯營,豐富和完善雙層經營“統”的功能,推進農民由“分”到更高層次的“合”,讓農民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三是狠抓鄉村治理這個保障性改革。圍繞“人”的問題推進抱團發展,優化黨總支+支部+黨小組的鄉村治理結構,組織帶領群眾艱苦創業、艱苦奮斗,抱團致富、抱團發展。塘約村與時俱進深化農村改革,結合實際念好了“改革經”,歸納起來就是“三改三提三起來”,即:通過統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高市場化水平,讓資源活起來;推進農業經營制度改革,提高產業化規模,讓錢包鼓起來;推進村級治理制度改革,提高組織化程度,讓力量聚起來。
一、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提高市場化水平,讓資源活起來
?。ㄒ唬┟寮业?。一是同步推進、精準丈量。在平壩區和樂平鎮國土、住建、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指導下,成立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確權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等“七權”確權工作,采用GPS、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對全村土地精準測量。二是收集民意、化解矛盾。成立“確權議事會”,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對于有地無證、有證無地、一地多證、一證多地和無證無地,以及實際測量面積偏大等問題進行匯總,梳理積累下來的問題共有17種。積極推進村民小組、村調解委員會、村民代表大會“三級調解”制度,有效化解了矛盾紛爭。三是厘清權責、確保公平。在確權過程中,對于占用集體資產的,由村干部、黨員帶動全村群眾,采取交還或購買的方式處理,經過指界、退出、村民按手印三個程序確認。村民耕種的集體坡地、占用的公房,完全歸還集體;村民占用集體坡地建房的,村集體按每平方米50元收費,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給當事人。這樣既維護了農戶權益,又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分清了集體和個人產權,促進產權管理公平有序。
?。ǘ┐_權頒證。一是公示認可。公示結果無異議的,由農戶簽字認可;有異議的重新核查,核查結果再次張榜公示,直至絕大部分農戶簽字認可。二是產權建檔。為每塊土地的面積、形狀、位置等信息建立檔案,建立“七權”同確數據庫,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對確權成果進行動態管理和使用。三是頒發證件。目前,全村耕地經過精準測量確權后從1572畝增加到4881畝,入庫林地確權面積2616畝、頒發林權證60本,房屋957宗,集體所有水利工程19宗、頒發水權證32本。集體建設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權實測宗數957宗;集體土地所有權實測面積8251畝;集體財產權(學校、村辦公室、衛生室等)共計7處。通過確權頒證,明確了權利歸屬,穩定了土地承包關系,確保“三權分置”得以實施。
(三)盤活資產。一是折價入股。開展土地入股,全村4881畝土地全部入股,募集股東921戶,股權總數5230股。開展水權入股,全村28處小型水利工程評估1542萬元,作價入股到塘約村水務公司,該公司通過經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及農田灌溉工程獲取水費,所獲收益與村集體分享。二是抵押貸款。按照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金土地合作社與農村信用社共同構建“3+X”(“3”指農村信用社、村委會、金土地合作社,“X”指公司、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等主體)支農扶農信貸新模式,提供抵押貸款。405.8畝林地抵押貸款200萬元,3處小型水利工程抵押貸款305萬元。三是擔保貸款。由村集體提供擔保貸款,經營主體申請貸款時授信額度最高可達繳納擔?;鸬?0倍,利率在同期同檔次基礎上下浮10%。目前,全村累計從平壩區農信社獲得“金土地貸”等貸款307筆1725萬元,“沉睡資源”變成了“鮮活資產”。
二、改革農業經營制度,提高產業化規模,讓錢包鼓起來
(一)股份合作。一是帶股入社。成立以黨支部為引領、村集體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村支兩委與合作社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全村土地資源進行統計,以田每畝700元、地每畝500元、坡耕地每畝300元計算,按500元一股入股,實現戶戶入社、戶戶帶股。合作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集體資產,平均量化到成員,按比例分配給本社成員,并記載在成員個人賬戶中,通過帶股入社打造股份農民。二是設立機構。成立成員大會,由全體成員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執行監事,每年召開一次成員大會,決定重大事項。成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初步建立起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三是建立制度。初步建立股權管理制度,建立股東個人檔案,發放股權證書。股東所持有的股權可依法、自愿實行轉讓、繼承。建立土地流轉制度,入社土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不向本集體經濟組織外流轉。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實行獨立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嚴格核定成本與費用,由執行監事對合作社資產運行、財務管理、收益分配實行監督,有效保障社員收益。建立利潤分紅制度,土地收益由合作社、村集體、村民按照3:3:4的比例進行分成。2016年,村集體及合作社分紅121.47萬元,社員分紅80.98萬元,最高分紅達8960元,最低也有1840元。水務公司所獲收益由村集體和村水務公司按6:4進行分紅,村集體收益的50%再量化給全體村民,20%用于貧困戶幫扶,30%用作村水利發展基金。
?。ǘ┘w經營。一是建經營服務平臺。合作社下設土地流轉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營銷信息中心、綜合培訓中心、權益保障中心,形成“1+6”的一體化服務體系,有效解決農村土地零散低效、貧困戶資金難以籌集、市場風險難以抵御、村民權益難以保障等問題。二是建創業就業平臺。在合作社內部組建運輸公司、勞動輸出公司、婦女創業聯合會和建筑公司等經營實體,加強對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培訓了200多名駕駛員、800多名其他技術人員,大都在村合作社下設公司就業。三是建“七統一”發展機制。全村實行資金統一核算、土地統一規劃、村干部統一使用、財務村務統一核算、農產品統一銷售、美麗鄉村統一建設、紅白喜事統一操辦“七統一”,更好配置資源,提高發展效率。
?。ㄈ┱{優結構。一是做精品農業。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采取“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村種植芹菜600畝、韭黃700畝、辣椒150畝、香蔥200畝、淺水蓮藕300畝、晚熟脆紅李520畝、核桃500畝、羊肚菌160畝,農業效益大幅提升。圍繞“水果上山、苗木下田、科技進園”,建設青島—安順農業產業示范園,建成后將帶動蔬菜種植3萬畝,帶動周邊5000戶農戶增收。二是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山東壽光市龍耀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對口幫扶塘約村,為村里無償提供700萬幫扶資金建設農業產業園,并以470萬元作為技術入股。目前,占地300多畝的農業產業園已初具規模,新建成的育苗中心區、高科技展示區、采摘體驗區和示范種植高產高效區,每年可產生近600萬元的經濟效益。組建荷塘月色旅游發展公司,以農耕文化為基礎,打造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閑體驗、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三是加強產業風險防范。村集體從每年的利潤分紅中抽取20%作為村級金融擔?;?,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房屋所有權等抵押提供擔保貸款。借款人違約時,先從村級金融擔?;鹂圻€金融機構,再由合作社及村委會對借款人事先抵押的產權進行處置,有效化解了抵押物處置難、貸款人逃貸、銀行“惜貸”的難題。
三、改革村級治理制度,提高組織化程度,讓力量聚起來
?。ㄒ唬熬W格化”服務。一是完善網格。由樂平鎮黨委批準塘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村黨總支將11個村民小組劃分為4個網格,在網格建立黨支部,在村民小組建立黨小組,形成黨總支領導下的網格化管理格局。二是強化服務。黨總支定期交流溝通、定題研判,解決熱點難點問題。黨小組負責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將黨的聲音和力量傳遞至村組農戶,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建立離任村干部、現任村干部、各機構負責人、入黨積極分子和致富能人“四個梯隊”,確保不因為人的因素導致管理和服務脫節。近年來,全村無一起上訪事件發生。三是加強監督。推選3名老黨員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行“村紀委”職責,全程監督村務黨務,重點審核賬務,確保群眾明白、干部清白。
?。ǘ?“駕照式”考評。一是強化黨員考核。黨員每月滿分10分,全年120分,記分內容涵蓋學習教育、組織生活、履行職責、廉潔自律和遵紀守法等5類40多項,由村民小組議事會每月進行測評打分。年終對超過80分的黨員比照組長報酬給予獎勵,低于60分的為不合格。二是強化村干部考核。對村干部實行日??荚u和年終考評相結合,滿分100分。每周工作完成情況占50%權重,年底村民組長和全體農戶的測評分別占30%和20%的權重,綜合得分作為干部績效考核的依據,少1分扣300元。2016年,有個別村干部就被扣了1萬多元。
?。ㄈ皸l約式”治村。一是“紅九條”規范行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濫辦酒席、不孝敬父母、不誠實守信等陋習,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商議,頒布了九條村規,簡稱“紅九條”,涵蓋了公義、誠信、守法、忠孝等內容,主要是“不參加公共事業建設者、不交衛生管理費者、濫辦酒席鋪張浪費者、貸款不守信用者、不按規劃亂建房屋者、配合組委會工作不積極者、不執行村支兩委重大決策者、不孝敬不奉養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作為村民行為規范的紅線。二是“黑名單”管理村民。對于違反“紅九條”的村民,給予3個月考察期,考察期內不能享受任何惠民政策,考察期滿經村民代表會議測評合格后,才能恢復有關權利。村民邱明祥兒子結婚,多加了一個涼拌菜,違反“八菜一湯”規定,被處罰1000元,且納入黑名單管理3個月。由于干部帶頭、黨員帶動,重塑了農村的社會秩序。
我們認為,“塘約經驗”是我省農村“三變”改革的成功實踐,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偨Y推廣“塘約經驗”,對于全省上下決戰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探索符合時代特征、貴州特點的農村改革新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目前,村級組織的政治資源、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少,配置資源能力低,這種現象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推廣“塘約經驗”要在農民愿意、農民得益、農民支持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改革的持續發展、權益保障、監管到位、政策配套等多方面的問題,可以示范和引導,但不能操之過急,不搞強迫命令、不刮風、不一刀切,更不搞運動式一哄而上。二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塘約村取得成功的關鍵是靠改革,靠有一個好的支部和好的帶頭人。全省村級像左文學同志這樣有頭腦、有能力、有見識的村干部并不多。推廣“塘約經驗”要掌握其精髓,不能一味照搬照抄、簡單復制,更不能邯鄲學步、把經念歪。要優先在條件成熟的村試點后再逐步推開,對不具備條件的不能強行硬推。各地情況不同,很難“放之四海而皆準”,要鼓勵各地大膽探索,實現差異化、多元化發展。三要嚴守底線、防控風險。當前,農村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沒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如果操作不當就可能出現顛覆性的錯誤。推廣“塘約經驗”要堅持農村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完善政策性保險、信用擔保、財政補貼等防范體系,建立收益分配、風險監管、審查審計等防控措施,嚴防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資金風險、社會風險等各種風險,讓“塘約經驗”培育出來的“創新種子”,在更大范圍播種擴散、開花結果。
(本文由貴州省委政研室牽頭,省農委、安順市委、平壩區委有關同志參與組成聯合調研組撰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州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